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10
- 资源简介:
约10780字。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汪曾祺的小说语言观反映了新时期以来小说语言观的转向——从工具论转向本体论。汪曾祺提出:“语言就是内容,语言和内容是同时依存的,不可剥离的,就好像吃橘子,语言是个橘子皮,把皮剥了吃里边的瓤。我认为,语言和内容的关系不是橘子皮和橘子瓤的关系,它们是密不可分的,是同时存在的。”按照这一见解,语言在文学中重新定位,语言不再是传达内容的载体,语言成了文学本身,成了标示文学存在价值的本体。
汪曾祺认为:“小说语言的艺术性与作家的传统文化、地区文化素养有直接的联系,一个作家对传统文化和某一地区的文化了解得愈深切, A 。每一种方言都有特殊的表现力、特殊的美,这种美不是另一种方言所能代替, B 。(乙)普通话是大众公约数,是没有性格的。”在这里,汪曾祺表达了两层含义:其一,(丙)他所说的“文化” 既指传统的“雅”文化,又指民间的“俗”文化;其二,有效地吸收方言成分,可使语言具有特殊的表现力、特殊的美。
《受戒》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段落:“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 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丁)衣服格挣挣的。”其中“格挣挣的”是汪曾祺家乡的方言,①在用这个词时,他踌躇了很久,②发现后来山西话里也有这个说法,并在元曲里也发现“格挣”这个词,才放心地用了。③从语言的构建上,汪曾祺完全从人物的文化背景出发,整段话全用的是家乡口语,④这样,人物的神韵便生龙活虎。⑤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语言和人物贴近”。
总之,汪曾祺许多作品的语言都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文化气息,与其小说语言观互为映照。
1.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句中的破折号表解释说明。 B.乙句使用了借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C.丙句“雅”“俗”的引号都表强调。 D.丁处“格挣挣”即干净整洁之意。
2.下列句子中的“踌躇”与文中加点的“踌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B.他两个眉来眼去,不由我暗暗踌躇,似这般哑谜儿怎猜做?
C.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D.我们不能一直踌躇不前,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每句不超过15个字。
4.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达不当的地方,请指出序号并作修改。
5.“语言和人物贴近”在《红楼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请你根据下面语言描绘的形象特点写出相应的人物姓名或称谓。
①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儿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南省俗称‘辣子’, 你就叫他‘凤辣子’好了。”
② 兴儿说:“……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刺戳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鸱窝里出凤凰’。”
③ 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令人叹为观止,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在描写贾府的没落过程中,曹雪芹充分展示了贾氏几代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并塑造了王熙凤、贾母、探春以及一大批丫环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大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