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34
- 资源简介:
约21450字。
2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⑤若不阙秦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因人之力而敝之 ⑧以乱易整
A.①济:渡河; ②厌:满足; ③既:既然
B.②夫:发语词; ③封:疆界、边邑 ④肆:放纵;
C.⑤若:如果; ⑥微:微弱; ⑦敝:损害
D.⑤阙:侵损,削减 ⑦因:凭借、依靠 ⑧易:替代
3.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
B.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同时赐以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C.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千乘之国”意思是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出自《论语•先进篇》。
D.《左传》和《史记》都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史记》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秦军汜(sì)南 夜缒(zhuì)而出 佚(yì)之狐
B.共(gòng)其乏困 若不阙(jué)秦 许君焦瑕(xiá)
C.秦伯说(yuè) 杞( qǐ )子、逢孙、杨孙戍(shù)之
D.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 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
5.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夜缒而出,见秦伯
A.今急而求子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吾恂恂而起 D.黑质而白章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郑伯都是用爵位称呼其人。
B.“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类似的谦称还有孤、寡、孤寡。
C.大(dà)夫,古代官职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相同。
二、句子默写
7.填空。
⑴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又前而为歌曰:“ , 。”(《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
⑵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 。”(《左传•曹刿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