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同步练习34
- 资源简介:
约10160字。
14.1《促织》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现在又该怎么办呢?”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地说,向四周围的黑暗扫了一眼。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能动弹了。这并没有使他吃惊,相反,他依靠这些又细又弱的腿爬了这么多路,这倒真是不可思议。其它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了。的确,他整个身子都觉得酸疼,不过也好像正在减轻,以后一定会完全不疼的。他背上的烂苹果和周围发炎的地方都蒙上了柔软的尘土,早就不太难过了。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他陷在这样空虚而安谧的沉思中,一直到钟楼上打响了半夜三点。从窗外的世界透进来的第一道光线又一次地唤醒了他的知觉。接着他的头无力地颓然垂下,他的鼻孔里也呼出了最后一丝摇曳不定的气息。
清晨,老妈子来了——一半因为力气大,一半因为性子急躁,她总把所有的门都弄得乒乒乓乓,也不管别人怎么经常求她声音轻些,别让整个屋子的人在她一来以后就睡不成觉——她照例向格里高尔的房间张望一下,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之处。她以为他故意一动不动地躺着装模作样;她对他作了种种不同的猜测。她手里正好有一把长柄扫帚,所以就从门口用它来拨撩格里高尔。这还不起作用,她恼火了,就更使劲地捅,但是只能把他从地板上推开去,却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到了这时她才起了疑窦。很快她就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于是睁大眼睛,吹了一下口哨,她不多逗留,马上就去拉开萨姆沙夫妇卧室的门,用足气力向黑暗中嚷道:“你们快去瞧,它死了;它躺在那踹腿了。一点气儿也没有了!”
萨姆沙先生和太太从双人床上坐起身体,呆若木鸡,直到弄清楚老妈子的消息到底是什么意思,才慢慢地镇定下来。接着他们很快就爬下了床,一个人爬一边,萨姆沙先生拉过一条毯子往肩膀上一披,萨姆沙太太光穿着睡衣;他们就这么打扮着进入了格里高尔的房间。同时,起坐室的房门也打开了,自从收了房客以后葛蕾特就睡在这里;她衣服穿得整整齐齐,仿佛根本没有上过床,她那苍白的脸色更是证明了这点。“死了吗?”萨姆沙太太说,怀疑地望着老妈子,其实她满可以自己去看个明白的,但是这件事即使不看也是明摆着的。“当然是死了。”老妈子说,一面用扫帚柄把格里高尔的尸体远远地拔到一边去,以此证明自己的话没错。萨姆沙太太动了一动,仿佛要阻止她,可是又忍住了。“那么,”萨姆沙先生说,“让我们感谢上帝吧。”他在身上画了个十字,那三个女人也照样做了。葛蕾特的眼睛始终没离开那个尸体,她说:“瞧他多瘦呀。他已经有很久什么也不吃了。东西放进去,出来还是原封不动。”的确,格里高尔的身体已经完全干瘪了,现在他的身体再也不由那些腿脚支撑着,所以可以不受妨碍地看得一清二楚了。
“葛蕾特,到我们房里来一下。”萨姆沙太太带着忧伤的笑容说道,于是葛蕾特回过头来看看尸体,就跟着父母到他们的卧室里去了。老妈子关上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里高尔“头无力地颓然垂下……呼出最后一丝摇曳不定的气息”,在伤痛中孤独地死去,凸显出人在冷酷社会现实面前的软弱和渺小。
B.老妈子“就更使劲的捅”,一个“捅”字表明即使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也失去了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更能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C.葛雷特说“瞧他多瘦呀”,表明作为与格里高尔感情最深厚的妹妹,对哥哥的不幸遭遇痛苦不已,可见她对格里高尔始终是关心爱护的。
D.在格里高尔死后,其家人如释重负,决定去郊游开始新的生活,揭示出在生存竞争激烈的资本主义社会,亲情被异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冷静、客观的第三人称叙述方式,让读者建立自己的阅读态度,对主人公格里高尔,人们可以同情,可以肯定,也可以批判。
B.格里高尔最后的死亡象征小人物要想在艰难时代求得生存,就必须蜷缩成顺从、服帖的姿态,这是格里高尔主动选择的幸福归宿。
C.选文笔墨细腻,但没有浪漫主义常用的浮华语句,很少用富有感情色彩的修饰语,也回避了专门的艺术描写手段,语言平淡无华。
D.《变形记》和《促织》都运用想象手法,通过人变虫的故事来表现人的异化的悲哀,控诉了黑暗的现实以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3.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选文综合分析。
4.有人评价:“卡夫卡的《变形记》是荒诞与真实的绝妙结合。”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并回答问题。
促织
蒲松龄
①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