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同步练习23
- 资源简介:
约7400字。
6.1《芣苢》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
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
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
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A.①⑥②⑤③④ B.②④①⑥⑤③
C.③④①⑤②⑥ D.④①②③⑤⑥
2.“劳动”历来受到中华民族的重视,下列与“劳动”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芣苢》是《诗经》中的一首劳动诗,“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
B.我们形容劳动之辛苦,常用“夙兴夜寐”一词,该词出自《诗经》的卫风《氓》,《氓》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C.《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一位劳动能手,她“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但还是遭到了婆婆的刁难,最终被遣归。这个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的庐江府。
D.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一句中的“有事”,指外界的战乱,而归乡后的陶渊明则“或植杖而耘耔”,过着闲散的农耕劳动生活。
二、情景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芣苢》中,描写女子用衣襟兜住采摘车前草的句子是:“ , 。”
(2)《插秧歌》中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的诗句是:“ , 。”
(3)《插秧歌》中“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 , 。”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5)《芣苢》中,描写女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装车前草回家的句子是:“ , 。”
(6)《插秧歌》中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的诗句是:“ , 。”
三、填空题
5.(1)《国风•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中的一首诗,又作“芣苡”。这是一曲 的欢歌,是 时所唱的歌谣。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