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同步练习15
- 资源简介:
约7030字。
9.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教材中的诗歌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两句写面对天姥山,高达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反衬天姥山之高。
B.“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是说杜甫一生饱经艰难,鬓发如霜却志业未成,常常抱恨于心。
C.“主人下马客在船”是写诗人与主人江边分别的情景,一人在岸,一人在船,挥手作别,为下文诗人单独召见琵琶女做好了铀垫。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出了词人遭遇了国破家亡之痛,江湖飘泊之苦,如今孑然一身,面容变得暗淡憔悴,却无人理会。
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情景默写
3.声声慢
(1)《声声慢》中使用了一连串叠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把词人内心的悲哀、孤独、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是:“ , , 。”
(2)《声声慢》中描写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是:“ , 。”
(3)《声声慢》中写晚风寒气逼人,淡酒难敌,含蓄地道出了词人想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痛苦心情的诗句是:“ , 、 !”
(4)“ , , ?”三句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面对花凋花谢的感慨。
(5)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展现词人兀自独坐、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句子是:“ , !”
(6)《声声慢》中词人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凄苦的诗句是:“ , 、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用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词句是: , , 。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是: , ! , 、 。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 , ”代之。
三、句子默写
5.补写出下面语段中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古代诗文常用叠词写景状物,表情达意。曹操《短歌行》以“青青子衿, ”表达对贤才的渴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以“木欣欣以向荣, ”表达对万物各得其时的羡慕;杜甫《登高》以“无边落木萧萧下, ”描写萧瑟秋景;白居易《琵琶行》以“大弦嘈嘈如急雨, ”描摹音乐的变化;李清照《声声慢》以“寻寻觅觅, ,凄凄惨惨戚戚”抒发孤寂愁苦的心情。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海滨仲夏夜》中有一个句子:“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如果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燃烧”和“晚霞”这两个词是不能搭配的,因而也就不能构成语法场。但是,仔细品味,这一看似有语病的句子,却生动传神,意趣盎然。作者采用了潜喻转借的修辞方法,先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