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ppt22(2份)
- 资源简介: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选修3-4物理教案:12.6波的干涉.doc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选修3-4物理课件:12.6波的干涉.ppt
课件共26张,教案约5270字。
选修3-4 12.6《波的干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在《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中属Ⅰ级要求,本节和前一节波的衍射共同讲解波的特有现象,为后面电磁波及光波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教材设计流程
波的干涉是波的一种特殊的叠加现象,所以对波的叠加现象的理解是认识波的干涉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讲了波的叠加现象,即两列波相遇而发生叠加时,对某一质点而言,它每一时刻振动的总位移,都等于该时刻两列波在该质点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在学生理解波的叠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说明在特殊情况下,即当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时,叠加的结果就会出现稳定的特殊图样,即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加强,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减弱,并且加强点与减弱点相互间隔,这就是干涉现象。
由于对干涉现象的理解,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因而借助图片、计算机模拟,尽可能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干涉现象。当然与衍射现象相同,高中阶段对于干涉现象也不从理论上进行讨论.如教材中未强调相干条件,只是就特殊情况,即振源的振动步调相同同相的情况,叙述了波的干涉,教学中不宜补充.由于课本中没有提出相和相差的概念,并且只讨论一维的振动情况,所以,教学中只强调“频率相同”的条件就可以了。更多的时间,应放在认识干涉与一般叠加相比的特殊之处上。
主要思想是:采用探究问题导引式教学方法,遵照教材的编写意图,按“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归纳特征,而后得出结论”的大顺序进行教学。观察中注意引导,分析中注意启发。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波的叠加原理。
(2)知道什么是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
(3)理解干涉现象的形成原理。
(4)知道干涉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空间想象能力。
(2)学习在动态变化中抓住瞬间状态进行分析的思维方法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干涉条件和干涉图样
(五)教学难点
干涉现象形成的原理
二、教法分析
(一)理论依据
为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准备采用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列尔涅尔、斯卡特金等人所倡导的问题教学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