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髦成语“美轮美奂”探胜
作者:朱国廷 时间:2007/4/12 17:13:3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923
例1、《影声乐画,美仑美奂:第二届音乐音像制品展销会侧记》(《新闻出版报》1989年11月1日)
例2、《美轮美奂的冷光灯》(《文汇报》1992年11月7日)
例3、随着晚会帷幕的拉开,那美仑美奂的歌舞,品位精良的相声小品,使晚会高潮迭起。(《追求》1992年第6期)
……
至于是哪位“大家”(此人能够冲破藩篱,大胆地将“美轮美奂”拓展出这层含义,我认为可称之为“大家”)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我们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倡议大家寻找这位第一次把“美轮美奂”用来形容房屋以外的事物的“大家”,以纸质资料为准)。
许是因为发现很多人在“误用”“美轮美奂”吧,1999年,全国普通高考语文试卷上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出题人本来是想通过考试,让世人对“美轮美奂”有个清楚地认识,明白它“只可用于形容房屋建筑”,提醒写作者注意:不要“误用”。谁知,弄巧成拙,事与愿违。自此,“美轮美奂”非但没有得到有效地规范,反而被更多的人“误用”开来。我们首先在《人民文学》上读到了这样的句子:
我为之叹服,美轮美奂的古人!至情至性的古人!(《人民文学》2000/10)。
接着《人民日报》等大报也开始“误用”:
假若把青山喻为一道翠屏,太湖比作一片明镜,那么,陶都就应该是一位美轮美奂的靓女……(《水的情怀 故乡的水 》2001年09月06日《人民日报》)
显然,他们担心美轮美奂的剧目会被制作成“枪版”——这是一个专业性的名词儿……(《南方周末》2002年8月10日)
总决赛舞台美轮美奂,凸显的正是“丝绸之路”的主题。(《羊城晚报》2002/8/19)。
这部分戏被贝托鲁齐拍得美轮美奂,沙漠中极致的美被他的镜头悉数收藏。(《北京青年报》2002年11月6日)
等等。——这是第一次高潮。
二、报刊杂志、辞书等间的不统一,使“美轮美奂”再次“火”起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 》 第七版 文艺副刊•读书,2000年07月31日发表郭启宏先生的文章《“七月流火”正解(疑古斋)》 ,该文 认为“美轮美奂”不可用于形容房屋以外的事物。
《光明日报》(2001/1/23)等报刊先后发表评论文章,批评各种传媒对“美轮美奂”的“误用”。
《语文建设》2003年第5期发表题为《“美轮美奂”的流行与误写》的论文,该文对“美轮美奂”的新用法则采取了宽容态度。
2003年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930页则说: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2004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缩印本)(李行健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一版)第892页 “美轮美奂”词条的解释是:“形容房屋高大众多,宏伟壮丽。(一)不要写作‘美仑美奂’。(二)不用于形容建筑物以外的其他事物。”
2005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成语学习词典》对“美轮美奂”则解释为:“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也形容美好的事物”。
《语文教学之友》2006年第一期发表 邓富华老师的《也谈“美轮美奂”》。邓“认为拿它来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是不妥当的”。
2006年9月4日,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高考复习-《2007年高考复习讲义:三、成语误用》,举例(导游带着大家饱览了莫高窟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把美轮美奂继续框在“形容高大华美(专指建筑物,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美)”的狭窄天地,指出例句弄错了修饰的对象。
…………
因为报刊杂志、汉语工具书等都不能统一认识,所以,“美轮美奂”便在网上“泛滥”开来:
▪ 人体彩绘美轮美奂表现柔美风情[组图]-搜狐网旅游频道2003年10月29日
▪ 香格里拉:美轮美奂的光影世界2004-11-02新华网湖北频道
▪ 落日后的滁河干渠美轮美奂--感动生活2005-9-1 (博客)
▪ 香港太古城商场布置美轮美奂的圣诞装饰 2005-12-12 中国新闻网
▪ 《魅力•玫瑰-人民万岁》 美轮美奂歌舞盛典-搜狐娱乐2006年03月28日
▪ 《千手观音》美轮美奂惊艳旧金山 佛教网2006-5-17
▪ 美轮美奂的卫生间艺术-香巴拉家居2006年7月17日
▪ 中国父母产下奇异黑白双胞胎 起名美轮美奂(图)-bokee.net2006-11-08
…………
美轮美奂真是太让人喜爱了,连父母给胎儿起名都派上了用场!
三、2007央视春晚“董卿用错成语”再掀风暴
据《人民日报》(2007-02-06 第11版)报道,因去年的央视春晚被《咬文嚼字》“咬”出28处文字差错,今年,央视为防患于未然,曾邀请《咬文嚼字》杂志社的“火眼金睛”们提前介入了春晚,给春晚做“文字督察”,即给春晚的文字挑错儿。
按说,有专家介入,2007年的春晚不会出现严重的用词错误。然而,央视春晚刚刚落下帷幕,关于“董卿用错成语美轮美奂”的舆论便在各种媒体沸扬开来:
▪一个舞蹈过后,主持人董卿说:“真是美轮美奂……”事实上,成语“美轮美奂”的解释为:形容房屋高大众多。这个成语是不能用来形容舞蹈的。既然春晚是面向全国观众就不能向大家传播错误的语文知识。——(《东南快报》2月18日)
▪ “美轮美奂”,你又被春晚主持人董卿忽悠了! 董卿 -搜狐博客
▪ 董卿使用成语“美轮美奂”形容舞蹈很美并没有错!..爱问搜索
▪ 我来说两句-董卿用错成语没必要求全责备-搜狐网站
▪ 我们堂堂的央视大牌董卿居然说我们的女演员美轮美奂,晕倒。大家知不知道美轮美奂是怎么用的啊?是用在建筑物上的啊!我们一起鄙视他们啊。——某博客
…………
现时,从网上搜索,只关于“董卿用成语‘美轮美奂’来形容舞蹈” 是对是错的言论就有千万条。而董卿用美轮美奂来形容舞蹈到底对不对呢?请看专家怎么说——
07央视春晚差错少 《咬文嚼字》为董卿鸣不平_影音娱乐_新浪网 :
曾参与2007 央视春晚“文字督察”的某老师向记者解释:“美轮美奂”在古书中固然只能形容建筑,但这属于“渐变词”,词义正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我们不必对此太较真,对董卿我们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她已经很不容易了。”
某老师的解释很客观,很有分寸,但也很令人失望。《咬文嚼字》之所以委派其作为“文字督察”参与春晚,是让其帮助主持人正确运用汉语词语的,而是否正确是“嚼”出来的。何谓“嚼”?就是“细细地、反复地咀嚼”,换句话说就是“较真”。可是,某老师却要我们“不必太较真”,应该“宽容董卿”,理由是“她已经很不容易了”。某老师把科学研究与人情交融,把应该分明的对错问题“含糊”处之——这怎么能不让人失望呢?
权威人士不表示明确的态度——这也正是“美轮美奂”被火热争论,莫衷一是的原因吧?
自从“美轮美奂”浮出海底迄今,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分析美轮美奂“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是人民的生活富裕了,审美观也上档次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富民安,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美好的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人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除“美轮美奂”一词之外,再没有其他的词语能够表达他们对这些美好事物的赞美与褒扬,非用“美轮美奂”才感觉痛快淋漓,酣畅惬意。国民“心里美”,美火了“美轮美奂”。——这便是“美轮美奂”为世人青睐的根本原因。感谢改革开放!感谢新生活!没有新生活便没有“美轮美奂”的时兴!
当今时代,美轮美奂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它作为“形容房屋建筑高大众多”的任务已被“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等词取代。如果我们再墨守陈规,武断地将“美轮美奂”禁锢在“形容房屋建筑”上,那么,这个偏狭的词语将重新沉入大海,甚至死去。试想,有比“美轮美奂”更能表现房屋建筑宏伟漂亮的词“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等,谁还乐意拿“美轮美奂”与人比美呢?当今社会用“美轮美奂”来形容房屋、建筑美,已不能反映房屋的特点,说人的房屋美轮美奂,总不如说人的房屋富丽堂皇够味。
由此我们品出,当代“美轮美奂”的内涵并不重在“雄伟”、“恢宏”、“盛大”等轰轰烈烈的阳刚属性,而在于从它本身洋溢出来的柔柔的浓郁的温馨之美。
瑞士著名的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社会上所认可的任何表达方式基本上都是以集体习惯为基础的,也就是以习俗为基础的。”
时代已经赋予“美轮美奂”的新内涵——形容一切美好事物,集体习俗已经形成,所以,我们教育界的人士都应该自觉地跟上时代的潮流,旗帜鲜明地肯定国民赋予“美轮美奂”的新内涵。
目前,我国在大力推行“普通话”,而对这么一个汉词,我们都不能统一认识,怎么进行交流?
为使“美轮美奂”的新内涵——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得到合法运用,建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尽快作出书面反映,否则,“美轮美奂”将会继续出现第四次火、第五次火……
文章评论
共有 3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烦请按原文转发。希望把首次(3-19日)“中语文学”栏的转发连接!
作者:朱国廷
烦请按照原文转载!原文请在陕西师大网站或“思源写8”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