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题,14000字。高考成语复习教学案
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 高 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②掌握成语题的解题技巧
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
(2) 掌握成语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过程】
一、高考试题示例
1、(200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
A.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公报或声明,再次申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谴责台湾当局的“台独”行径。
B.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来的。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C.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答案:A (命题者将近义词辨析和成语使用结合在一起考查,增加了考查容量。B项“凶猛”修饰“猎人”不当,“凶猛”与“凶悍”使用对象错误。C项“评头论足”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对。D项“感同身受”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而原题中“我”就在现场,不存在“就像”的问题,使用不合语境。A项“声明”和“申明”前后使用都很恰当,难度不大。)
2、(2005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答案:D(讳莫如深:紧紧隐瞒。A项,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显然不合语境。B项,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这是一个贬义词。C项,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3.(2004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答案:B(在劫难逃,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劣质食品”被曝光对我们而言是好事;玲珑剔透①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②形容人聪明伶俐;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机会很容易过去,用在此句适用对象不当;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此句中家长的做法无“巧”可言。)
二、考点解析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多年来高考都考查了这一内容,可以说,这已成了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高考重点考查的是成语的意义和使用,尤其是在特定语言环境的正确运用,包括成语的含义、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与场合等。要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此类试题,除了平常要多积累一些常见成语,把握其意义用法外,掌握一些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之一)
(一)曲解词语,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