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记住什么

作者:夏鼎铭  时间:2007/4/15 16:21:2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28
  人死后那篇“盖棺论定”的悼词,通常都是他人撰写的。3月2日“笔会”有则短文“开棺论定”,提到也有自拟悼词的事,较为少见,文中讲了一个故事: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有位教师开讲第一课,就让学生们给自己写一份悼词——实际上是倒过来作“我的愿望”之类的文章。结果是学生对拥有万贯家财或成为达官贵人并不感兴趣,一半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记者,更多的人愿意自己成为一个好丈夫、好妻子、好兄弟姐妹、好朋友。于是教师便告诫学生说,你们很少有人希望别人记住他生前有多少财富,担任过多么显赫的职位,更多的人希望自己死后有亲友想念,受别人尊敬,给别人带来快乐,改变了一些东西……今后如果名与利的诱惑来临,你们就应该想想今天所写的内容!
  这则短文颇有兴味,也引人长思。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后人能记住自己,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是也。记住自己什么?财富、职位,看来都是身外之物,无足留恋;在下是个普通教师,更加与此无缘。从教几十年,接触最多的是学生,那么希望学生记住什么呢,仅仅是个名字吗?我不由想起教诲过自己的老师,从小学到大学有数十位,至今印象深刻的有几位?建国初我进入大学,上文史哲经诸课程的老师许多都是知名的学者、教授,他们的名字我虽然记得,但再向脑海里挖掘一番,有哪些具体的印象,却不禁茫然;反之,倒是有两位中学教师令我终生难忘(这也许因年迈与近事易忘、远事铭心有关)。一位是历史教师,姓秦,她在讲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代兴亡之后总要强调:你们记住,“不是英雄造时势,是时势造英雄”!——这是在解放前啦,尽管不够完整,却是基本的唯物史观。我果然记了一辈子。还有一位是教音乐的盲人老师,连姓什么都忘了,可是他的身影却永远刻在我的脑海中:身着布长衫,带副墨镜,执着手杖,嘀嘀嗒嗒穿过走廊,跨进音乐教室……他执教可严啦!教我们唱的虽是一些短曲,却多为莫扎特、肖邦、德沃夏克、门德尔松等古典名家的作品。当时用的教材是五线谱,他一律不准学生“翻译”注上简谱,并要同学互相监督、检查。我们无奈地称它为“豆芽菜爬楼梯”——谁认得呵!但是不认得也要认,好在曲子简短,老师弹琴我们跟着唱,一遍又一遍慢慢也就熟了。临到考试,他又别出心裁,拿出两卷白纸,上面画着五线谱——是未教过的曲子,也许还有他自己的创作——挂在黑板上,然后把同学一个一个叫到琴台边,要你看着新谱唱给他听。想蒙混过关吗?难!他比看得见的老师还精明呢!可是,真得感谢这位盲师,我终生仅有的一点可怜的音乐知识,正是他给的!
  现在我已到了晚年。写罢此文,不由想起自己教过的那三四十届毕业学生,他们能记住我什么呢?恐怕也只是一个名字(符号)而已,并无什么具体东西吧?不禁汗颜之至。我在想,若能早一点“自拟悼词”,也许会自觉些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