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应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作者:南京建邺高级中学 周文法 时间:2007/5/6 21:46:4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154
语文本源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发展充实,获得新鲜血液,语文也能才是生动活泼的,新鲜流动的生命体,才能承载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任。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语文学习的社会活动。而且,“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人类语言文字的产生,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文明史上的最早的文明的产生,两河流域文明,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与这些文明有关的人类最早的文字,象契形文字、中国的象形文字、会意字等的产生,都是生活的反映“山”、“日”、“月”、“水”、“牛”等(这一点小学生都知道)。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社会生活内容的不断充实,语文内容也随之发展变化充实,无论这种充实是否恰当,但不可否任,它已经融入到语文中,为许多语文工具书的编纂者收录到书中,被人们承认接受并广泛的运用。那么,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又有何理由拒绝它呢,有何理由把师生关闭在狭窄的教材以及狭窄的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中呢,“耳熟能详”、“与时俱进”、“网络文学”、“的哥”、“哈韩族”、“美媚”,“酷”、“爽”等词语的新意义,试卷中有,生活中有,我们不应拒绝,应该勇敢的拿来,批判地吸收。
应该说,众多的语文工作者已经注意到了现实生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生活,注意观察了解社会生活。不但教材选编的内容更贴近现实社会生活,而且各种考试卷也把现实生活中的新鲜活泼生动的材料作为测试的内容,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以及许多地方高三备考模拟试卷,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科技前沿的发明创造、新的考古发现、社会生活动态等等已经成为试卷必不可少的内容。 200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有关“小春虫”设计的试题,就涉及2004年的考古发现,现代文阅读理解《波兹曼的诅咒(周国平)》也涉及到目前中国倍受关注和争议的娱乐以及娱乐文化。《2006年苏、锡、常、镇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有这样一道试题:
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
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⑴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 ”;甚至还可用“ ” 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⑵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互交白卷”、“ ”、“ ”。(参考答案是:⑴败北、折戟;饮恨赛场、铩羽而归、屈居亚军;冲击冠军的努力付之东流。⑵握手言和、均无建树、难分伯仲、难决雌雄。 )
试题答案中的词语、句子,体育比赛的相关现场解说评论以及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可以说是极富生活特色的。如果平时多关注生活,多留心,多听、多看,这一问题不难回答,否则,很难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而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特点。
《淮安市2005——200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查测试》试卷中有一道语言运用试题,内容是“200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在古城南京举行,右图是本届运动会的会徽(图案为由深到浅的红色,中国江苏/2/0/0/5,依次为黑色、红色、绿色、黄色、蓝色)。请仔细观察会徽,写一段文字,阐释会徽的含义”(会徽图略)。这一试题可以说与生活密切相关,如果关注日常生活,关注一些重大事件,做一个有心人,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应该不是难事。
日常生活中,有值得我们关注学习的知识,也有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吸取教训的语言错用方面。有些报纸在编辑新闻的时候,没有认真了解词语(成语)的意思,就随便使用,结果造成错误,给一些没有多少辨识能力而且又需要不断积累知识的青少年以误导。一个重要的省级报刊在报道上海世博会的有关情况时,为了突出上海的大都会地位,还有上海的经济前沿地位,记者说上海在经济发展和与世界接轨方面“首当其冲”,值得骄傲。“首当其冲”这个词语的意思是“首先遭到灾难或攻击”,这地方显然是用错了“首当其冲”这个词语。这样的错例在一些报纸上是不少见的。南京的几份报纸大多有类似的错误。有种报纸在介绍郭德纲的情况时,说郭德纲在调侃别人时,违反圈内只调侃特别熟悉的朋友的规则,调侃了不太熟悉的汪洋,结果是汪洋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汪洋和郭德纲“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的意思是“在公堂上受审”,而记者把它错误的理解为在公堂上打官司,这也是错误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姚明作为在美国打球的最有名气的中国人(好象是2004年的NBA的选秀状元),中国的媒体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的一举一动成为媒体体育版面的重要内容。在一场休斯敦火箭队的比赛中,姚明的表现并不好,得分篮板都是个位数,失误又较多,球迷很不满意。报纸报道这条新闻时,说姚明的表现“差强人意”,大概记者不知道“差强人意”这个词语的意思,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勉强让人满意”,就是“不是让人太满意”的意思,而记者却把它错误的理解为不让人满意。一些报刊杂志中,也会时常出现一些不太规范的语句,表意不明,前后矛盾,不和逻辑等。对这些不当的方面,如果我们能够认真阅读,并能够准确判断,就能够不犯或少犯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我们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语言修养。
要想在生活中提高语文修养,就必须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新的课程标准和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真切的感受了解语言文字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更好的适应发展的语文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课标)。生活经验社会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必须让语文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语言内涵的丰富性、多样性,既语言的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体会到语言的含蓄幽默(当然,我们并不否定从前人的体验中获得经验,鲁迅说过,写强盗并非一定要作强盗,但我们不能以次作为远离生活的借口,把语文的教学活动孤立于生活之外,或者只重视语文教材中非现实的生活内容,而忽略现实新鲜活泼生动的生活。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二十一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早期产生的“伤痕文学”、“知青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等一直到现在的“反腐文学”等多元文学,都是一段时期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潮流等在文学上的表现,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是作家生活体验的再现。而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使这些作家再也无法寻找到过去那种长期生活于某种生存状态下的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他们也就很难再有文学作品面世,即便有,也没有了过去作品对生活再现的深刻性,也就很难再有过去作品对读者的强烈的吸引力(这里当然也有其他的因素)。
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提醒我们,学生在学习中所缺少的可能不是或者不仅仅是有关语文的知识,而是社会生活、对社会生活的真切体验。广大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应有深切的感受和发言权,面对学生的作文,有时真是哭笑不得。很多学生的作文,遣词造句,结构用典都不错,有时是古代诗文曲赋满纸飞,文辞可谓佳,可文章的内容空泛,甚至是胡编乱造,缺少生活的一般常识,往往出现生活的常识笑话。用华丽的文辞掩盖生活知识的贫乏,他们不了解社会上的诸色人等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文章中的人物大都一样的语言、一样的动作,缺少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真有点整齐划一,“不愧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弟子”。所以,语文大纲强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积累社会中的新语素、新语言现象,关注语言的发展。 “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广告词是很有特色的,“生活频道,第六种味道”,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不仅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更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