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高考作文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者:不详  时间:2007/6/12 13:08:48  来源:中国青年报转载  人气:556
  高考刚一结束,各地的作文题目就迅即“流窜”于媒体间。作文题甫一露面,立刻引来一片嘘声。有质疑“诗意”的游走,有质疑文章的“真实”,还有联想到商业广告的,用赵本山们的话讲:太有才了。
  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次考试,高考作文不是“焦点访谈”也不是“新闻观察”,如果想在这里找真实的力量,那倒不如去买几份报纸,或者去街头体验一下升斗小民的生活。
  古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即便在八股取士的年代,做一篇声情并茂、事关国计民生的锦绣文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考作文要考查的不过是考生的驾驭语言能力、文字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观察理解能力,非要把高考作文往忧国忧民上“靠”,颇有些不腰疼的意味。
  在心态决定一切的年代,不必要往本来已经很沉重的高考身上火上浇油。考生不是政治家,作文也不是竞选宣言和施政纲领,想让高考作文承担“社会手术刀”的任务,只恐高考作文之“舟”,载不动许多愁。
  对于惯于冷眼向洋看世界的人来说,胡适的“多研究一些问题,少谈一些主义”,今天听起来仍然具有普适性。当高考作文还在为分数拼搏的时候,你怎么期望它成为“焦点访谈”?当年,编写小学一年级教科书,第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来来来,来上学”。结果被人狂批。梁实秋就把稿费预支给骂得最厉害的人,那人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怎么改,结果课文内容改成了“去去去,去上学”。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