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作文题解析:三分天下 更重诗意

作者:津报网-每日新报  时间:2007/6/29 18:02:5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812
  浙江卷作文题是一个有哲理意味的关系型试题,题目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是“行走”,可以理解为前进、进步、发展;另一个是“消逝”,可以理解为放下、扬弃、湮没。人类的“行走”是坚定不移的,但是无论是社会革新还是思想进步,都会有一个发展与留存,重建与扬弃的矛盾。人类正是在这些矛盾的推动下不断进步的。 
  广东卷作文题“传递”把握住了人类生活的一种现象,人类正是在传递中生生不息的。传递表现在日常生活,可以是实际物体、技艺、经验的传递;表现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可以是思想、感情、智慧、友谊等抽象的东西的传递。传递涉及谁传递、传递给谁、为什么传递、传递什么、怎么传递。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通过具体事例、细节来表现,要有故事、有情节、有内容,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寓于其中;写散文可以大开大合,上升到精神层面,这需要有丰富的积累和开阔的视野;如果发议论,需有新的视角,可以写继承传递不应是机械的,应当每一代人都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以上6道话题作文试题在题目的结构上与前两年有显著的不同,前两年高考作文题多由一个故事引出一个话题,而这个故事所体现的思想只是话题内涵中的一个点;而这6个作文题已抛开了这种形式,或者简洁明了,提出话题,或者对话题可用的立意在指导语里往往已经点出,典型的如北京卷作文题。这有利于学生快速审题,尽快进入写作状态。 
三、标题作文—— 
  传统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回归? 
  2005年高考作文16个作文试题标题作文仅有4个,占25%,而2007年高考作文19个试题中标题作文就有9个,占47.3%,增加近一倍。 
  上海卷今年作文题与去年“我想握住你的手”有承接关系,题目平易, 
 
审题不难。理解题目中的 “坎”可以把它具体化,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也可以把它抽象化,如:诚信之坎、诱惑之坎、困境之坎。选择什么样的“坎”至关重要,这是决定文章境界和立意高低的关键;而题眼是“必须”,强调了“坎”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跨过这道坎”为什么“必须”?虽然与个人的处境和经历有关,还应该同社会的需要相关联。如有条件,还可以冲破个人的“坎”,从关心社会发展、时代风云的角度去写种种必须跨过的“坎”,这就有了高度。记叙、议论、夹叙夹议均可。“必须跨过这道坎”可以写成人生感悟的诗篇,也可以写成关怀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畅想曲。 
  辽宁卷作文题沿用去年的标题作文命题形式,“我能”采用了某电信广告词,很容易联想到成功、迈向新高度,从心理层面上激发一种自信,让人联想到自我鼓励的豪言壮语。“我能”可以展开的角度非常宽泛,关键是如何从自身出发,选择“能”的领域,将“我”摆进去。当然,如果深究一步,那么可以这样去思考:当你说“我能”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你能正确估价自己吗?你在所“能”的这个领域有成功所需要的实力吗?因为一旦说“我能”,你就得担起承诺的责任,为之奋斗。另外,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从“我不能”的方面去思考,寻觅从“我不能”到“我能”的途径,不也是另辟蹊径吗? 
  江苏卷作文试题由连续三年的二元、三元关系题转为一元的标题作文,“怀想天空”和前些年上海高考作文题《遥望星空》类似,但也有区别。“怀想”是想念、怀念的意思。提示语中说每个人“生活都与天空相连”“心中都有一片天空”。哲学家康德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他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生活的天空体现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心中的天空我们可以理解成是精神的、情感的、人文的……应当从中选取值得想念、怀念的东西来写。如自己已逝岁月的奋斗往事,我国航天飞行的壮举,逝去的亲人、朋友、英烈……总之,“怀想”的,可以是生活的天空、历史的天空、艺术的天空、心灵的天空、爱的天空……题目看似简明,但如果把“怀想”等同于“遥望”“面对”,那就跑了题了。 
  安徽卷作文题将感恩母爱、报答母亲用诗意的题目来表达。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提篮春光”是回报母爱的方式,难点在于对“春光”的理解。春光是无形而又可感的,是温暖的、和煦的,是能给人以关怀、慰藉和希望的。这说明,文章应该提倡回报母爱的方式不能只停留在金钱物质层面,更应当侧重在精神层面。把握了“春光”的内涵,并注意把“春光”这样形象化的比喻还原为现实中具体可感的举动,这就是构思和行文中要极力去落实的。文体选择上,记叙抒情类的文字相对好驾驭一些。如果选择议论文体,则需要有对生活现实了解的基础。 
  湖南卷作文题是19道题中唯一规定只能写议论文或记叙文文体的。“诗意地生活”,注意事项中特别注明要注意题目中的“地”字。用上“地”字,“诗意”就是状语,“生活”在这里不是名词,而是动词了。实际上是说要过诗意的生活。解题的关键是对“诗意”的理解,它绝不仅是指吟诗作画的风雅,而是指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想到诗意地生活,容易联想到晋代的陶渊明,唐代的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实际上是摆脱精神的枷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从题目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看,如果写记叙文,必须写自己的经历;如果写议论文,只能夹叙夹议。 
  江西卷作文题是19道题中唯一的“二选一”作文题。“语文,心中的一泓秋水”将语文比喻为“秋水”。秋水给人的印象是丰沛、纯洁、平静的,用“心中的”来修饰,说明自己的爱怜、珍惜和憧憬。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写面对社会的浮躁、学习的压力和光怪陆离的诱惑,自己从语文这一泓“秋水”得到的安宁和快乐,从而表达我珍爱语文、语文陶冶我;若自己给题目加上寻觅、贮满等动词,那么这可以写自己是如何去实现贮满心中的一泓秋水,学好语文的。“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意思比上一个题目直白。爱,但是很难得到,是“不容易”;爱,但是爱不起来,也是“不容易”。如果能从爱好的角度甚至从对手的角度去思考,给语文以生命,文章可能会别开生面。 
  四川卷的作文题直面人生问题,启发考生对人生的思考感悟。“一步与一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方面,人的一生是由一步步构成的,所以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一方面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走好关键的一步,对人的一生将有重要影响。把握住哪一方面构思成文都应当能符合题意。写好这个题目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对人生的思考。可以选择对个人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结合平时积累,注重真实体验,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取典型事例,论证剖析一步与一生的关系,总结人生经验,这对于考生可能勉为其难,但也显示了他的成熟。 
  福建卷作文的题目平实,但审题立意有一定难度。乍看题目,容易陷入写自然更替的俗套之中,它检验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双音词题目往往不止一层含义。从字面上,季节可以使我们想到大自然的轮回,人们应该顺应规律办事;进一步感悟,还能从中抽取出人生哲理,由自然的季节想到人生的“四季”。具体构思上,如果平常你注意观察和感受,尽可以写你喜欢的季节,表达你喜爱的原因。如果你在观察的基础上又善于思考,那也可以从理性的角度写四季轮回,人们应如何从中得到顺应规律的启迪;如果你将季节比喻成人生的不同阶段,还可以抒写对人生苦短、应惜时进取的认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