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在唐诗中的形象
作者: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 吴安华 时间:2007/7/16 8:48:3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433
杨玉环、李隆基正式结合后10年,举世震骇的安史之乱爆发了,于是有了唐玄宗的仓皇出逃,杨贵妃的缢杀马嵬开元盛世彻底破灭。从此大唐帝国从强盛的巅峰跌落下来,蹒跚地迈入了多灾多难的中唐时期。
杨贵妃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瞩目人物,所以她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祸国妖姬。
视女人为祸水,是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时代的老调子。早在《诗经》中就有言“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的说法。在唐诗中,杜甫恐怕是较早论述贵妃之死的。其诗《北征》中的: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从此诗中可以看出杜甫是把杨玉环视为“祸国妖姬”来加以鞭挞的。
陈鸿的《长恨歌传》明确提出“惩尤物,窒乱阶”, 即把杨玉环作为万恶之源。刘禹锡的《马嵬行》中有“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直接称其为兴乱作怪、祸国殃民的妖姬。
像这样的观点不胜枚举,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人都没有去过多地责怪另一个当事人——唐玄宗,而是把所有的脏水都泼给了杨贵妃。可见这种观点代表了唐代官方的正统观点。
与“祸国妖姬”相接近的是刻画她的“骄奢淫逸”的形象,典型莫过于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弟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无辜弱者。
当然也有些诗人是不赞成千刀万剐杨贵妃的。他们认为,杨贵妃只是唐玄宗的一个玩物,她死于马嵬坡就足以看出她是一个无辜受害的弱女子,她不应对政治担负任何责任。
李益《过马嵬》:
汉将如云不直言,寇来翻罪绮罗恩。托君休洗莲花血,留记千年妾泪痕。
很明显,诗人认为杨贵妃是无辜的,需要追究的是那些尸位素餐、 不敢直言的朝廷大臣。
李商隐更是直接地批驳了“祸国妖姬”的观念。其《马嵬》诗: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包括他的另一首《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同样可以看出李商隐指斥的对象是荒淫失国的唐玄宗而不是杨贵妃。
其他还有罗隐的《帝幸蜀》、韦庄的《立春日作》都是为杨贵妃洗刷污垢的,伸冤鸣屈的。
专情女子。
还有部分诗人另辟蹊径,把杨玉环写成是一个“专情女子”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表明爱情是何等的忠贞、坚磐。这不是一个“专情女子”的形象吗?
看来对于这么一个女子,后人有着太多的解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