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文生义惹的错——常用成语错误辨析
作者:安徽省蒙城县双涧中学 丁飞扬 时间:2007/7/17 8:36:0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440
1、弹冠相庆
例句: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辨析: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句中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2、叹为观止
例句:他因受贿被判死刑,其受贿数额之巨令国人叹为观止。
辨析:“叹为观止”原意是赞扬事物尽善尽美。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欣赏音乐舞蹈,当他看到舞“韶 ”时,赞美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情已。”意思是舞乐好到了极点,后以“观止”一词赞扬所看到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褒义词。而例句却把这个成语理解为“到了极点”,将“叹为观止”当贬意词用,显然不妥当。
3、空穴来风
例句:聪明的人,是不会相信那些空穴来风的流言的。
辨析:战国时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意思是有了孔穴才来风,比喻某种消息或流言的传布是有一定原因的,乘虚而入。但一些人引用这一成语时,常将“空穴来风”比喻为没有根据的谣言,这就和本义相左了。
4、有口皆碑
例句:北京××商店服务之差是有口皆碑的,而且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事实。
辨析:“有口皆碑”通常是用来称赞好人好事,不可用来形容缺点。“有口皆碑”最早见于宋代佛书《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碑”,指记载功德的石碑。好人好事受到众人异口同声的赞颂,称“口碑”。“有口皆碑”是歌功颂德的褒义词,例句用以批评商店的服务态度不好,是用错了,如果作者要以讽刺口吻表达对商店的批评,则应对有口皆碑一词加上引号,以表示反其意而用之。
5、七月流火
例句: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这里欢迎郁慕明先生一行……
辨析:“七月流火”中的“七月”是古代的夏历,“火”是星名,意思是寒冷的季节快要到来了,用来形容天热,正好相反。
6、万人空巷
例句: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是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辨析:用来形容人多;空巷:指离开家从街巷里走出来,并非说街巷空空,人都待在家里。有诗为证:“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说的就是人们都走出家门去城外看潮水。
7、文不加点
例句:标点很重要,写文章,怎么可以文不加点呢?
辨析:点:涂改。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可是句中却将“点”理解为“标点”,这就与原意相去甚远了。
8、不刊之论
例句: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辨析:刊:削。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不刊之论,是指不能删简的言论。句中却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大错。
9、美轮美奂
例句:舞蹈《小城雨巷》真是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
辨析:轮,高大;奂,众多。“美轮美奂”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不能用来形容舞姿或动作的优美。
10、久假不归
例句:开学已经四天了,他仍然久假不归,家里一定出了什么事。
辨析: “久假不归”中的“假”,为“借”之意,此成语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例句误解了“假”的含义。
11、差强人意
例句: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辨析: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误用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12、不足为训
例句: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会吃大亏的。
辨析:训:准则。不足为训,是指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句中却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是没有理解“训”的意思。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