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0字。
穿越时空的爱情悲歌
——刘兰芝与杜十娘悲剧形象的比较阅读
(无棣县第二高级中学 宋明朝 徐亚琪)
刘兰芝与杜十娘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女性形象的典型,历来被人们所称道。他们的悲剧命运启发着人们去思考人生价值、金钱观念、爱情婚姻的诸多问题,至今仍令人扼腕痛息。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中国文学画廊中,也正是因为她们的出现,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不可多得的人性美和悲剧艺术的震撼力。
但他们又都是文学艺术中的“这一个”,她们的艺术形象塑造成功地完成了对一个平凡女子的精当阐释。在我看来,他们的悲剧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因素,既有迥然不同的人生境遇也有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
通过对两人的形象内涵及生活轨迹曲线的比较阅读,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以下几方面存在相同点:
她们都是聪颖美丽,勤劳善良,才貌双全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中这样描述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颂诗书。”“鸡鸣入鸡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还写她到她的美貌:“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虽然文章对她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并无直接描述,但作者不惜笔墨的渲染给我们塑造了了一个既有大家闺秀涵养又有小家碧玉淳朴的妇女形象。在《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中这样描绘杜十娘:“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作者将杜十娘与卓文君相比,可见在作者眼里,她不仅具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且是聪慧过人,才艺出众。
她们在性格上都具有外柔内刚的特点,在爱情上都有根深蒂固的忠贞观念,具有强烈的追求婚姻幸福和爱情自由的反抗精神。刘兰芝在婆婆的百般刁难和挑剔之下被遣归时,自己没有哭诉自己的冤屈,没有吵闹,而是不卑不亢地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在临别婆家的夜晚,她的一番精心装扮的细节表现了她内心深处超乎寻常的冷静和镇定。而杜十娘在得知自己被无情出卖给孙富的时候,她跟刘兰芝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行动的相像源于人物心理性格上趋同,难能可贵的是杜十娘虽然出身卑微,沦落风尘,却依然不缺名门闺秀的大度涵养。可以说,在性格世界里杜十娘和刘兰芝无疑是孪生的姐妹。
她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都因为追求人格的尊严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都以生命为代价向传统发出了控诉的强音。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之后,母亲虽然理解她的不幸,但这也只能出于一种母爱的本能心理。决定她的命运走向的是她的兄长,而不是她母亲,更不是她自己。在兄长的威逼利诱之下,她找不到自己的出路。封建的礼仪制度给了她的兄长行使家长礼法的权利,因此才有了“母随子贵”“长兄如父”之说。在封建的礼法的荫蔽下,“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都冠冕堂皇地合法化了。刘兰芝挣扎于封建礼教的泥淖中苦苦寻求呼吸的自由,但天地之间的混沌弥漫了她的世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冰冷似铁的封建家庭里竟然没有一丝脉脉的人情,封建伦理纲常道德的虚伪性可见一斑。为了抗争剥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