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大时代的教材要有大智慧
作者:文/黄权旺 时间:2007/10/14 17:52:3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31
人们从前几年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探讨到今天如何落实教材使用的热议,可谓费了不少口舌,但是在权力的影响下,教育这条道路好像都不好走,也难以走好。
这次上海历史教科书被叫停,更加激起了民愤,此事件让国民看到了某些人无耻地打着“意识形态”此面老掉牙的旗帜大行其道,硬是用权力粗暴干涉学术,野蛮阻挠文化事业的发展,其守旧的思维可谓根深蒂固,其狭隘的视野和无知的心态可见一斑。这样的事情居然发生在民智觉醒的21世纪,简直是不可思议!
“意识形态”历来喜欢被某些人利用,凡事都要用它作为实施大计的尺度,却往往忽视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建国以来,被“意识形态”妖魔化的人和事难道还少吗?仿佛“意识形态”就是万金油,认为哪里有“毛病”就哪里涂,但是涂过之后,至于“毛病”是否消除了,是否有不良的“过敏反应”皆一概不予理睬。倘若医治不好的“毛病”通常不问苍生而是问脑里臆造的“鬼神”,宛如庸医之恶行,巫师之丑态,可恶之极。
还记得当年中国一份画报刊登的一幅拥抱照片吗?立即有对社会主义无比忠诚的热血青年怀着无比愤激的情绪宣告资产阶级情调开始萌芽了,意味着新一轮的阶级斗争已经无声地开始了,因为刊登那样图片是毒害人民大众,其行为是挑衅社会主义的表现,号召读者筑起坚固的社会主义城墙防治社会被颠覆云云……然而时过境迁,现在公车上公园里亲昵的一幕幕俯拾即是,是画报图片的真实版,然而我们社会主义不是仍然生机蓬勃茁壮成长吗?不知道那位热血青年是哪条“意识形态”的神经被刺激了,老是将文化的事情当政治的事情看待。当年那些幼稚的言论就是一出闹剧的台词。事至今天,多少人报以苦笑?
不过神经过敏的后遗症一直不灭,延续到今天,其害可谓大已。还记得《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吗?某所声名显赫的高校一位大名鼎鼎的教授为了“清本正源”,不断地“呐喊”《物权法》的出台违背了社会主义方向,要坚决阻止给予通过。今天,我不想笑。我可以预言,若干年后,这位神经过敏的教授跟那位神经过敏的青年一样,历史会对其冷笑!
再有,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吗?正当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断勃兴,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也出现了改革中系列问题的意识形态之争,幸亏邓小平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远大的目光洞察了时代发展的契机,要求人们放弃意识形态之争,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因而社会之大流才得以浩浩荡荡向前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已经证明:如果当时人们目光短浅,思想得不到解放,办事不实事求是,那么民族复兴大业必将停滞多时。因而,大时代的发展要有大智慧。
重新回归到教材编写与改革的话题上,我们更加需要勇气和良知承认在某些事情上纯属是学术的问题而非意识形态之争,经常用违背“意识形态”来吹毛求疵是低级趣味的表现,所有仰望星空的人都不愿意看到凡事一味以意识形态和国家意志之类的套话来搪塞民众。在13亿人口中,肯定有傻瓜,但是一定不会出现13亿人口都是傻瓜的事实,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历史是公正的。大时代需要大智慧。
编写大时代的教材也要有大智慧,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如今,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和文化多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大势,也是这个目前中国社会转型期最显著的特征。文化的多元化和思想的多样性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在传统媒体登台亮相的文化现象以及伴随网络兴起的网络文化蔚为大观。报刊时评的勃兴,电视娱乐节目的闪亮出场,电视栏目中古典文化的品读,学堂国学热的大兴以及网络言论遍地开花都是我们时代蓬勃发展和积极向上的征象。我们感到有幸生活在这样文化异彩纷呈的时代。文化的勃兴才是社会发展的魅力所在,它们往往相得益彰。故此,在这样开放和繁荣的文化生态环境中,作为文化一部分的教材理应审时度势,抓住改革和发展的契机,完全不必要纠缠在所谓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意志之类的伪问题上,都什么年代了还是不厌其烦地唠唠叨叨,完全不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利害得失毋庸置喙,皆见之眼前。教材改革的背后是权力与金钱之苟合,权力与文化之冲突,受害者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无数的民众。
言者铮铮,不知听者如何?
当然,在教材改革上,虽然难免会有遗憾重重,但是编写大时代的教材要有大智慧,要与时俱进,故此,抱残守缺是最愚蠢的做法。为了弥补政策和文化的遗憾,不妨开民间编写教材之先河,积极鼓励民间编写教材。教材的多样性就是文化的多样性。不必担心鱼龙混珠,残酷的市场和群众的眼睛是最好的裁判,无关乎意识形态,无关乎国家意志,文化繁荣了,无疑对整个时代的发展都是功德无量的。一个不用怀疑的事实就是,任何人和组织都无法垄断智慧,智慧不一定产生在庙堂之上,而闾巷乡野也是智慧生长的好地方,只要有阳光和水分,智慧就会破土而出。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