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三块钱国币》断想
作者:佚名 时间:2007/11/9 19:31: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52
丁西林先生在《三块钱国币》中向我们抛出了一个千古难断的永恒话题——情和理的矛盾。这对矛盾不知难住古今中外多少智谋之士。古人判案,“理不可恕,情有可原”和“情有可原,理不可恕”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情和理二者不可得兼就像忠和孝不可两全一样难以取舍,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便是明证。从感情上讲,诸葛亮肯定不想杀马谡,他们之间情同手足,亲如父子;但从理智上讲,诸葛亮又不得不杀马谡,第一次北伐就因马谡大意失街亭导致整个战局的失败,所以不杀马谡不足以服人。在情和理之间,诸葛亮选择了理,他的理智判案让人心服口服。
于是我又想到,2004年高考以寓言“智子疑邻”为材料,以“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作文,真是有远见啦。把这样富有辨证关系的话题让学生去写,很能考察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国人向来重情。这种风俗延续到今天,其优点和不足都非常明显,我觉得是其弊大于其利。由于重情,在处理社会关系时,我们要进行感情投资,有时,情感投资远远大于工作、事业的投资,这就影响了人们的工作、事业;由于重情,有人专门钻感情的空子,这就助长了逢迎拍马的风气,助长了行贿受贿之风,助长了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由于重情,我们的社会在向法制社会的进程上举步维艰;由于重情,我们的感情的亲疏便影响了对事物的认知,很多人困在“情”中央不能自拔,对事情作出错误的判断或错误的决定,给工作和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样的教训真是太多太多,举不胜举。
(二)赔与不赔的斗争
剧情中,李嫂该不该赔吴太太的花瓶?如果按照现代社会的法制观念来讲,当然是要赔偿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关于现代社会中赔偿现象的思考。父亲负债累累自杀身亡,儿子替父亲还债;丈夫负债累累,死后留给妻子大笔债务,这种情况很多。于是有人逃债,有人赖帐,世间于是生出许多恩怨。
最近在报上看到一篇报道很受感动,题目叫《弱女子挺直诚信脊梁替亡夫还债172万》。文章报道说,辽宁省本溪市的一位农家妇女武秀君,在丈夫意外身亡、背负丈夫172万债务的情况下,拒绝亲属“雪藏逃债”的主意,一面对在边疆服兵役的大儿子封锁父亡 消息,一面创业打拼,开始了还债的艰辛岁月……三年过去了,这位弱女子终于依靠自己不屈的努力还上了172万元的外债。三年辛劳,武秀君累得腰弯背驼,可在人们的心中,她却挺直了诚信的脊梁。2006年3月8日,辽宁省本溪市妇联向全市妇女发出了向武秀君学习的决定。“……武秀君用自己的诚实和艰辛,谱写了新时代妇女的诚信童话,她是本溪市妇女的榜和骄傲。作为一个普通妇女,她用自己的坚强和毅力‘接力’丈夫的诚信和善良,偿还了他生前欠下的巨债。她是一个很有时代特色的女杰,有人称她为‘诚信烈女’,并不为过。”我想,要是武秀君被评为“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也是完全应该的。
(三)关于文理皆通的学者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文和理分离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已经影响了中国人才的全面发展。中国缺少大师级别的人才和文理分家有很大关系。而丁西林就是一位文理皆通的大家。作为物理学家的他是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等职,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而作为戏剧家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多幕剧)等多部脍炙人口的喜剧作品。 可以说,他是中国现代史上屈指可数的文理通融的大家。我们今天公认的文理皆通的有苏步青、华罗庚、林徽音等。其中,戏剧《三块钱国币》可以说得力于作家精通理科知识,如果没有很高的逻辑学修养,自然科学的理论修养,是绝难写出这样的作品来的。因此,对于戏剧《三块钱国币》,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剧情关涉的内容,也要把作家本人作为学习的教材。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