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从“天堂”打回人间对08年高考作文备考的启示
作者:何勇涛 时间:2007/11/30 13:17:1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84
殊为可惜的是,这篇文章最后的得分为42分,又被打回了原形,回了人间!——都是“穿靴戴帽”惹的祸!
“穿靴戴帽”已经成了高考评卷场的热点词语!
所谓“穿靴戴帽”,《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的解释为:比喻说话作文在开头和结尾硬加进一些空洞的套话。我以前在教学时也经常提醒学生写作时不要“穿靴戴帽”,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今年参加高考评卷,又一次亲身体会了高考作文评卷的对“穿靴戴帽”的残酷,才对“穿靴戴帽”有了切肤之痛的感受。因此,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引起2008年备考师生的重视。
我们先看这篇07年广东省考场作文:
游子的目光,朝北消瘦
广东考生
平仄数十字,你将那对故乡深沉的爱的传递千年,让后世的我,仍能从一词《苏幕遮》中,看见你这游子的目光,朝北消瘦。
碧云天,黄叶地。浅浅的白云欶在蓝开的怀里,轻唱着歌遥。风把枝头的叶子带进大地母亲的怀抱,却还有不尽的叶子向下飞旋。那是大地母亲怕它们冷,要搂它们过冬。那你呢?谁伴你过冬?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你的乡愁蔓延开来,漫成一条河,直达山的那一边,接住了斜阳。那是故乡的方向呵!你将乡愁折成一艘纸船,即使没有航标,也未迷失家的经纬度。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夕阳挂在天边舍不得走,舍不得你这满心秋寒的孩子,你却与那芳草一起,逃离斜晖。你说,不是我们无情,而是心壶已装得满满的,怕一与那同落故乡的夕阳相遇,思念之水便会溢出,淹没天地……
羁旅思,黯乡魂,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你只有在梦里,才能放下你的思念,因为在梦里,你已回到了那使魂牵使梦索的家。背景是阡陌一片炊烟阵阵,而不是千嶂里黄沙闭孤城。你一次次地蹀躞在乡土上,贪婪地嗅家乡泥土的味道,恨不能用天下最大的袋子,把一切一切都装了去。在梦里,你笑了,笑得像个孩子,那么满足。真想让梦神拉住你的衣裾,别让你醒……
独自楼高莫凭栏。你一个人登上高楼,想眺望到什么,却一无所获。以为有明月相伴会不那么寂寞,却忘了夜空那轮,也是孤单一月呀,只会愈发清冷。你笑笑,说:“冷!”然后转身下楼,徒留你的影子,在高楼,继续对月叹息。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你拼命地灌酒求醉,醉了才再记不起故乡那青翠的山那温柔的水。可是你失败了,你醉不了也忘不了,却饮出两行清泪,滑过唇角滴入酒中,荡开一圈令人心颤的涟漪。你听见一曲调子,哀转与天地间,那是离曲。你说这酒,是离人酒。你说那泪,是相思泪。
词的平仄仍千古流传着,千年后的我竟被一首词传递来的切切深情震撼得心疼不已。历史的山谷中,还有多少文人传递着他们的痴、嗔、爱呢……
【名师评点】
这是一篇意蕴厚重、情感沉郁的考场抒情散文。文章可以明显感受到考生的积累相当丰厚,凭借厚重的阅读积累作为强大的写作之源,以典型的乡愁文学为材料,善于运用情景交融的笔法,把一个愁肠万段的悲情游子刻画得让人心生爱怜、思绪飘飞。你看考生老练的文笔,可不是一般考生能写出来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羁旅思,黯乡魂,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独自楼高莫凭栏。”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些意蕴厚重的语言在文中比比皆是,更增添了游子的无限伤情。文章的开头入题快,中间厚重,结尾不忘扣题,书写好像练过字贴一样,字字端庄圆润,令人爽心悦目。然而,就是这样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居然只得了42分,而且是二类卷下等的42分!是评卷教师有眼无珠、不识华章,还是另有他因?且听我慢慢说来。
这篇文章是高考作文评卷进行到一半时,作文评卷领导小组为加强评卷质量监控,对高分作文进行抽查时专门拿出来作样卷供评卷教师参考的。这篇文章的一评分是满分60分,经过作文评卷领导小组一讨论,更改为42分,瞬间从一类卷变为二类卷,整整18分就这样扣掉了,不明就里的考生哪里知道其中的玄机!可能语文成绩出来后,考生也是欲哭无泪、申诉无门!
且看评卷领导小组给出42分的原因:
这是一篇只有开头和结尾应题的文章。毛病有三:
一、穿靴戴帽明显。所谓“穿靴戴帽”,就是比喻说话作文在开头和结尾硬加进一些空洞的套话。这篇文章的确只在开头和结尾写了“传递”,但是除去开头和结尾,文章的主要内容说的是游子的思念、乡愁,根本不是在说“传递”,因此内容和话题紧凑,不和谐,显得牵强附会。
二、标题故弄玄虚。2007年的广东高考作文有一个普遍的硬伤,那就是很多考生不会拟题,甚至拟出不少离题或牵强的标题,如“星火相传”、“亲情的邮递员”、“圣诞老人”、“十指紧扣”、“交通工具发展史”、“科学之路”“贺卡”“涛声依旧”“学会做人”等等。这篇文章的标题“游子的目光,朝北消瘦”,真有故弄玄虚、有意卖弄之感,不读文章,根本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相反,大量拟题不佳的文章,第一印象就不好,首先就给评卷教师一种厌读感。
三、书写工整,文情并茂,为的是取巧。备考的师生也许想不到吧,“书写工整,文情并茂”居然成了投机取巧的罪证!
一篇考场作文由60分变为42分,都是“穿靴戴帽”惹的祸!“穿靴戴帽”一时成了评卷场的流行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广东今年评卷的新规则,而是多年来广东高考作文评卷一直就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反宿构”,这是一条只有评卷教师这样操作而不为广大师生熟知的“评卷潜规则”!你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好,这无疑给08年作文备考的师生敲响了一个警钟,那就是在考场上要真正写考场之作,如今年的考场一类样卷《在传递中发展》尽管材料的运用处处都是硬伤,但仍然得了54分,获得嘘声一片,评卷领导小组认为这是一篇考生在考场上写出来的,没有经过打磨的、比较粗糙的好文章,表现了考生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又能够运用清晰的结构和丰富的材料论证中心论点。不仅如此,在评卷过程中,小组长还是一再要求我们认真领会这篇文章的给分标准,以便真正发挥样卷的标准作用。
[附2007年高考广东作文一类样卷•在传递中发展]
在传递中发展(54分)
广东考生
技艺在传递中日益精湛,文化在传递中步入辉煌,科技在传递中发展,人类在传递中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传递无数(处)不在,父母将他们的生活经验传递给我们,老师们把文化知识传递给我们,我们总是活在接受传递与传递者之间,我们总会把接受的事物在我们的心中加以提炼,加以升华,加上自己的见解,而这个过程,就是发展。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传递。从书法的发展中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从古老的篆体,到秦朝的小篆,再到棣(隶)书、楷书、行楷、宋体、草书,最后发展为百花齐放的书法艺术。这一个过程中就包含了一代代人的传承发展,从繁到简,从古到今,一代一代的书法家们在接到前人传递的技艺后,经过自己的思考,研究,创新,扬起精华,去其糟粕,发展为一代又一代,一种又一种的字体,若不经过这一代代的传递,仅凭一代人便可以把书法提升到如此高度吗?这显然是天方夜谭。
传递的核心是发展。在小说中常能看到这样一段话:“如今为师传你本门武学,望你能把历代祖师传下来的武艺发扬光大。”这种武侠小说的情景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也客观地反映出人类希望通过传递来把学问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今人人都在关注奥运,人人都在期盼奥运,其实奥运的精神也是一种传递,而这种传递也是为了发展。奥运的精神,在一届一届的传递中,从最初的“更快,更高,更强”发展到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奥运精神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和平、环保、竞技、理想等方面的现代社会科学体系,在一站一站的传递中,从一个岛国的国民运动会发展到了一个普天同庆、全世界同乐,甚至连战争也要为之停止的盛大节日。而每一站的传递,都蕴含着发展的需要,所以说,传递的核心是发展。
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传递,也见证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传递,我们了解了儒家学说如何在一代代的传递中发展,目睹了基督教如何在传递中壮大。玄奘天竺取经,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次又一次的伟大传递告诉我们,传递中需要发展,发展才是传递的根本目的。因此,让我们背负着前人的希望,运用我们的智慧把前人传递到我们手中的东西发扬光大,在历史上留下一笔辉煌的痕迹吧!
【名师评点】
这是一篇获得评卷教师最多嘘声的一类议论文样卷。在样卷学习会上,作文评卷领导小组是这样评点这篇文章的: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传递”话题的深刻认识,作者认为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传递,传递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由此推断出传递的核心是发展的中心论点。基于对此深刻的认识,作者在结尾发出了呼唤,“让我们背负着前人的希望,运用我们的智慧把前人传递到我们手中的东西发扬光大,在历史上留下一笔辉煌的痕迹。”这篇文章很好地体现了考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深刻认识,具有良好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很强,鲜明地提出必须要在传递中发展。在深刻的认识中,考生还列举了书法、武术、奥运会、儒家学说、基督教、唐僧取经、张骞出使等历史中文化的传递,有力而充分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这篇文章除了立意深刻之外,材料丰富,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
当然,本文也存在不少毛病,如第一段“我们总是活在接受传递与传递者之间”,“之间”就用得不恰当,语言表达不明达、规范;“我们总会把接受的事物在我们的心中加以提炼,加以升华,加上自己的见解,而这个过程就是发展,”对“发展”的解释就不是太准确。另外,本文在使用材料时,也有不准确的地方,如在利用书法来论证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传递的时候,他认为书法是从篆体到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行楷、宋体、草书,最后才发展为百花齐放的书法艺术,然后又说书法“发展为一代又一代,一种又一种的字体”,无疑就出现了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对奥运的认识也不太准确,说奥运是从最初的“更快、更高、更强”发展到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然后又说奥运精神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和平、环保、竞技、理想等方面的现代社会科学体系,断语就下错了,再说希腊也不是一个岛国。
总之,这是一篇优点和问题都比较突出的文章。但根据评分等级标准要求的4个考查点来看,作文评卷领导小组认为这是一篇考生在考场上写出来的,没有经过打磨的、比较粗糙的好文章,表现了考生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又能够运用清晰的结构和丰富的材料论证中心论点,最后的得分为23+21+10=54。值得提出的是,尽管这是一篇争议很大的文章,获得嘘声一片,但在评卷过程中,小组长还是一再要求我们认真领会这篇文章的给分标准,以便真正发挥样卷的标准作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