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浮动,诗意语文
作者:胡健 时间:2007/12/27 16:42:4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68
诗歌是文学的宠儿,诗的语言一字千金,思想蕴藉深远,给人深刻启发,给人无限美感。中国是诗歌的国度,随手一拈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引诗入课堂,一定能给语文带来新鲜的血液。
引诗入课堂,首先要培养学生爱诗的兴趣,爱诗又要从读诗开始。高中课本中诗词篇章很多,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感受诗的音乐美;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把诗展开成一幅画,留住美,体味美。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诵读演示,开展朗读比赛,进行诗词的短文改写,让诗走进学生的生活。
要激发学生的诗兴,必须要求老师有一定的文学积累,老师有大量的诗词积累,出口成“诗”,必然会是学生的好榜样。试想一下,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舌吐莲花,字字珠玑,名诗佳句随口而来,那么课堂上充满着诗情,洋溢着诗趣,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碰击课文中的情感,燃起学生发现的欲望,点亮他们激情的心灯,彰显学生智慧的光辉,让语文课成为激情澎湃,兴趣盎然的课堂。这样的老师,不仅成功展现了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得到了从教的无限乐趣,更赢得了学生的钦佩和赞赏。这样,正是教学相长释放的巨大能力,正是这样创造了一堂堂诗语文。
当然,老师拥有大量的诗词积累只是一个必要的基础,关键的是老师要引诗入课堂。老师教学每一篇课文,要有意识的尽可能的引诗入课堂。语文课的导语很重要,好的导入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诗意的导语往往会先声夺人,“吹皱一池春水”,甚至一开始普能掀起波澜,如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在导入时引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或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随”等。来一个小小的高潮。当然导语只是一个引子,更重要的是用诗来拓展和深化课文内容。譬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引用他的诗作《饮酒》,无疑会锦上添花,拓宽课文内容。学习《鸿门宴》,引用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也肯定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项羽,而杜甫、王安石的对项羽的评价,也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到项羽悲剧性的人生,教学中的内容的转换也可以辅之以诗,让课堂自始至终充满诗情。老师在课堂上大量的引诗,自然也能带动学生,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能达到“诗意盎然”,那将会是一个多么和谐的课堂,多么诗情画意的课堂啊!
诗化语文除了课堂上引诗外,老师还可以开展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诗的感悟能力,如定期举力诗歌欣赏毓讲座,现阶我校就有一学年的唐诗宋诗鉴赏选修课。开展背诗竞赛活动,进行写诗作文比赛,名句默写活动,填词改诗活动等,激发学生潜藏的兴趣,提高他们读诗赏诗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美感,让学生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她是人们心灵最真实的再现,“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诗歌是纯粹的眼泪。”{法•缪塞}诗歌是心灵最真实的表达,诗歌的神奇和美妙让人无法拒绝她的魅力,诗化的语文,将会是暗香浮动,无限幽香,需要注意的是,引诗入课堂只是一种有效的激趣手段,面并非教育教学的目的,引用诗句时,也需要老师考虑一下方式,尽量做到真实自然,不留痕迹,如果生搬硬套,刻意做作,也会让学生厌倦反感。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正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朱光潜)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诗歌,拥有了自己灵魂的栖息地,诗歌也是我们语言语文的宠儿,她让语文天地更加广阔深遂,让诗歌在语文的课堂里散发她独特的魅力,永葆芳香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