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绩解读高考语文大纲:作文获得高分的独家秘诀

作者:不详  时间:2008/3/15 9:36:41  来源:舜网转载  人气:1414

  主持人:我从网上收集了一些问题,语文最关注的还是作文,尤其今年出现了作文中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的信息,您能对这一个观点提出您自己的看法吗?给考生一些提示,以后在复习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王大绩:其实一些同学习惯写的错别字没有多少,尤其是常用字里边也就几十个,就是不注意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应该他平时养成很好的习惯,语文学习不能只看考前的一点,要增强对他的投入,实际这种关注就可以,每个同学自己应该平时加以注意,注意积累、注意校正,这不是考前临时突击解决的问题,因为习惯性的错字不是临时出现的,但是作文里面应该关注这一点。
  其实作文最大的问题,是用文字表达思维,是把思维外化成为文字这么一个过程,实际上它的核心是思维问题,就是一简作文写不好不是文字的问题,但是说你把字写的很乱,中国字写的不像中国字或者很多错字,不好的习惯当然得注意,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但是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是表和里的问题,里面是思维问题,更应该关注这个。 
  作文这一项在复习的时候往往背一点什么句子或者套一点什么东西,实际这都是违背写作规律的事情,作文这道题是极特殊的,主观性最强的一道题,其他题目都是命题人手里拿着答案,包括我们辅导团队的老师,还有学生,都是猜那个答案,当然不是说猜谜语那样的,是按照某种答题规律答那个答案,唯有作文是没有答案的。一个答案在考生的手里,另外一个答案也在阅卷人的手里,别的题的答案都是命题人给的,而作文的答案是分别掌握在考生和阅读人的手里,怎么样撞上就成功了,怎么叫我的主观能力,我心目中的答案,能够切中这个老师的答案,能够叫他喜欢,他觉得这就是好文章,这就高分。实际上我觉得作文准备的根本目的,就是把40分有把握的提高到50分,这40分不是高三的事,前面基础的40分是初中的事,高一、高二的事,我们最后高三练就是后边的20分,当然得满分有偶然性,但是50分以上就是一个任务,不然就不用练了,或者练作文干吗。很多同学练了半天的作文,老师也很辛苦、同学也很辛苦,考试最后30多分、40多分,要说作文30分、40分根本不用这个,进校门一篇作文不写也30分,练了半天就30分,就等于没练,就是没有注意两个主观性,怎么使考生他的主观努力切中阅卷人的主观需求,只有按写作规律了,其实这一点是大家一直在说的,是最传统的事,一说王老师你在指导过程中老指导创新,我说不是创新,我是要求他回归传统,我们作文怎么写就是怎么写,实际上你说谁都在写熟悉的事,不熟的事怎么能打工阅卷人呢,白开水似的写一篇作文,作文总得有点思想,给老师有一些启发,给他一点愉悦,给他一点美感,就是说你必须超过阅卷人才。同学说怎么能超过老师呢?全面超越做不到,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但是他某一领域超过确实可能,我们新课标就是选修课嘛,选修课就是个选阅读,都给他熟悉的事,这个方面他能够超过老师。就像韩愈说的“师不必先于弟子”、“树业有专攻”,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就是学生、老师就是老师。我觉得一个老师有责任,你得是帮助你的学生,在某个领域形成专注。高考作文题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舞台,因为新课标在落实、在渗透,新课标里明确说,在表达和交流中作文就是学生最重要的表达和交流,要鼓励学生,不是允许,是鼓励,自由的、有个性的、有创意的表达,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个广阔的舞台一定可以的。
  所以说我们在辅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着规律来做这件事才可以,如果谁说命题哪个题目没有鼓励同学,没有提供广阔的天地,就等于在对对抗新课标,不可能出现这种题,阅卷领导小组如果不能按照这种规则去做,他也在违反新课标,尽管认识上有一些局限,也必然是修订的,要变的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现在就剩下我们主要还是老师,老师如果要限制同学这么些不行、那么些不行,其实没有行不行的,就是好不好,其实作文写好了都行。
  主持人:再怎么说,我觉得在您心目中还是应该对学生作文有一个标准,您觉得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王大绩:规定的几条,基础等级的六项,这是打地基,包括书写正确、语言通顺、符合题意、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罗嗦一点不算不通顺,就是基础方面我能做好,剩下就是四个方面,深刻、丰富、有文采、创新,这四个方面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衡量,我们老评价一个人才、学、识、新,深刻就是识,有见识叫深刻,丰富就是学,有学问就是丰富,有文采就是有才,有才华就有文采,新,有创新,创新是时代也是作文的要求,四个方面不是要求面面俱到,一个方面非常突出,其实这也很正常,我们自己读文章也是,如果一篇文章在才学时期某一方面非常突出也足以打动我们,阅卷人的心理和我们是一样的,你这方面打动他了他自然给你高分。而这些方面怎么落实,只有写熟悉的,其实平时同学并不是没有写作能力,他们写日记、写随笔、写博客、写信,都非常棒,就因为他们写的是实际生活,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一到题目出来了,就按照题目牵着鼻子走,实际上思维写作能力就被极大的压缩,当然就不能展示,所以老师就应该有一个义务,帮助同学去实现这个突破、这个展示。
  主持人:有网友提出古文这个问题,看古文并不是特别难,但是怎么样也得不到高分,后面他们应该怎么样来提高自己呢?
  王大绩:古文这里面复习有两太路,一条路,就是要注意语言积淀,实际古文学习同学最大的障碍就是文言实词的积累,因为古代生活和现代有很大差异,有些古代词语和现代意思已经有改变了,就是这个词还有,但是意思发生了某种变化,那就是我们评估做作业经常做的,古今译意、通假字,一个同学如果古文总丢份,决不是他说的大致读懂,是大致读不懂才丢分,实际上最根本就是实词的积累。我们每年有多么这高考题,很过高考题在网上都能下载,每篇古文都有译文,他拿一张纸把译文盖住,就看古文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把每个字变成俩字,哪怕矫枉过正也得这样变,这叫彻底的直译,实在实在弄不下去了,当然有不大懂可以前后文推断一下,实在弄不下去了可以看看译文人家怎么翻译的,勾上,这是一个难点,看七八篇之后回来,难点再过一遍,越来越快,用不了多少时间,不是说背很多实词,这种静态复习没用,因为高考是动态的考试。这么几篇下来,实词过关了,基本上文言文就行了。其实实词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同学们面前放若干份外文报纸,他能看懂的绝对不是他学了很多年的英文报纸,而是日语报纸,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并不是现在要做的,考纲里有这一条,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有些句式要体现,比判断句还原过来,这是翻译,但是理解文章来说没有什么障碍,这是实词最重要的一点,基本上如果这点过关了别的就比较好办了。另外一个复习方式就是变成专业术语的复习,背多少实词、背多少用法,其实这种复习不能突出做法。比如经常说之乎者也,但是有些是比较特殊的用法,好比高考考过,这个“其”如果当第三人称代词,他、他的,这都不是考点,如果特殊用法,命题人一定会主义,好比语气复次“大概”,或者第一人称代词“我、我自己的”,两年考这个“其”,给分点都是特殊用法,同学就得自己复习,所以这种文章自己看。文言虚词这个,碰到很平常的就过去了,因为很熟,碰见一个,好比“且”,并且,不用看了,现在是“并且”,突然发现一个“将要”,一定要注意,因为这就是难点,因为古今词有一个差异。他复习的重点就是考试的重点,这叫实事求是。如果你说就按文言句式用多少种,我有一次见一个老师复习,判断句这一项,这个老师重新复习了两节课,把高中课本中所有的都提炼出来,做了细致的分类,老师的敬业精神是值得钦佩的,但是我做不到,第一,我没那么多时间,一种判断句就两节课,五种句式20节课,这就是半个月的课时,有用没有?完全和实际脱节。高考定义很明确,一般性的理解,实际上基本就是实词。
  主持人:有网友反映,在字音和字形的识别上删掉“常用”是不是难度就加大?
  王大绩:没有删掉。退一步说,就算删掉了也不会考偏僻字,我觉得是不用过于追究的事,因为说去掉也有某种道理,甚至这种传闻出来也有某种道理,什么叫常用,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必然是常用词,因为你是高中毕业生,你已经专门学了12年的汉语了,什么叫常用词,有些生活中并不常用,我们很多成语生活中很少用,算不算常用词,这个很难说。咱们这么理解,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常用词这个不能违背,高中生应该掌握的文字,绝对不会考“回”字的四种写法,那种只有搞专门研究的才会考这个。
  主持人:整体来说今年的语文是难度加大还是减小?
  王大绩:现在是推行落实新课标的时候,一切以稳定为主,逐渐渗透。其实语文的难度来说真的很难说,因为有主观性很强的作文在这儿控制呢,要觉得别的题目得分一卷得分低了作文放宽一点,分就上去了,只要普遍都放宽就是合理的,你说那方面分毛了点、高了点,作文压紧点,总能把它保持总体上比较合理。语文的平均分,应该比数学、物力等他们的平均分高十分左右,这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语文的成绩是比较趋中的,是母语嘛,数学是分散的,数学有满分,但是语文很难有满分,数学有几分,但是语文拿几分很难。所以说语文平均分和数学平均分一样的话,被录取的学生语文总是一个缺口,别的都是140多分,语文来一个90多,这个就显得很不平衡,如果语文平均分高了,那就造成被录取的学生分数是比较一致的,这还是比较合理的。
  主持人:最后您还想对我们的考生有什么嘱托?在最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
  王大绩:我觉得越是临近我们就越应该用语文的方式复习语文,有几种复习方式,第一种,专业术语背好多,比如文学常识,是考文学常识,但是这是平时加以注意的问题,而不是考前大量突击的问题,像标点符号也考,但是很多背标点符号的术语,怎么用、他们的区别,这都是静态知识的复习,这都没用。语文知识有两个范畴,一个范畴就是专业知识,再一块就是语言积淀,说的字会不会读、会不会写、词懂不懂、诗能不能背诵和默写,这属于语文本身,而那种专业知识是在解释语文,在梳理语文。第二种,方法,现代文阅读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也不是语文,这是涂抹语文。第三,就是题海,反复做模拟题,实际语文这一项和其他学科有差异,其他学科成绩提不高可能因为能力问题,如果物力、数学不会做,一道难题老师怎么讲也听不懂这是能力不够,其他的历史、外语很多都是知识问题,语文没有这个问题,知识全都用,就是意识的问题,对试题规律的把握问题,一道题做错了,老师不用讲,搓他一指头就能用。如果核心来说就是要关注生活,要关注语言,要锤炼思维。我觉得语文只有三个词,就是生活、语言、思维,只有抓住这三个词我们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思维提高其实也不是一天的。
  王大绩:是的,但是也不能因为还有80天就完全放弃这个,背好多专业术语,诗歌鉴赏什么,多少艺术表现手法,多少诗歌流派,这些东西没有用啊,这是兴趣,考完以后看,这是在梳理,在解释语文。另外就是涂抹包裹语文,你说题海战术,一味的做题,这个题好不好,实际很多都不一样,如果一味的依靠模拟题,有学生给我发短信说,我们语文老师大学毕业的,他现在给我们上课就发题,我们做题他就看小说,我说你跟老师好好沟通。我觉得一味做题等于表现对语文是无能和投机,我觉得非语文的方式在语文复习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我们国家有一个全国性的大纲,很多地方,比如像北京、上海还有各地的,如果说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这两个我应该更看中哪一个?
  王大绩:任何大纲说明的变化都只是表面的,就一个结构表面的变化,实质就是一个读一个写,就考生活、语言、思维,就这三项。到别的地方讲课人家也说,我们这儿湖北卷得突出我们湖北特征,我说你一个湖北人到北京人来看病来我还得问问你是哪的人,都是人嘛,我们就按人来治你,而不是看你是湖北人还是北京人,是有点差别,但是这是非常表面的事,白求恩也能给中国八路军看病呢,一样的事。所以我们往往就从表面看,因为表面最容易被发现,反而忽略了实质,实际实质才是最重要的,语文本身才最重要的。有的老师可能今年来不及,就下一次,来日方长,不能因为现在来不及就违背这个规律做事,我们违背规律做事的教训非常多。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语文高考大纲访谈就到此结束,请王老师祝福一下我们今年的考生吧。
  王大绩:祝福考生快乐、成功,也祝搜狐越来越红火。
  主持人:谢谢您!也祝您身体健康。今天上午的访谈到此结束,今天下午我们有一场是英语大纲的访谈,请广大网友继续关注。(据搜狐教育)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