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与文言翻译
作者:湖南省炎陵县第一中学 吴洪波 时间:2008/3/17 3:23:0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411
古人写的文章基本没有标点,因此读文言文时要靠读者自己断句、加标点,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言文翻译。文言断句,要注意三个方面:一、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词组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二、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该断的地方都断开;三、断句后才能对文章的内容有较深的了解,这时再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正确地加上标点。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给一段文言文加标点,如何作句中停顿,这是正确理解一段文言文的前提和关键。例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这个句子,从形式上看,句读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有一个地方很难理解。“轼”是兵车前边供扶手用的横木,怎么可能登上去“望之”呢?无疑这句话的标点是不准确的,正确的标点该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而迅速地进行“句读”呢?在这里提供六种方法以供参考。
第一 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如: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通观上句,共有三个名词:湖阳公主、帝、朝臣。意思是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帝要为她物色一个丈夫,想要了解她本人的意思。由此,可确立如下标点:“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第二 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还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等。准确地把握这些特殊语序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会有很大帮助。如: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第三 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
古人写文章非常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把握文言文的这一特点,对句读很有帮助。如:
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第四 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有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在这里应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如: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
第五 文言虚词断句法
文言文虚词断句的一般规律是: “盖”、“夫”大多在句首,这些词语的前面一般应用句末点号。“于”“而”一般在中间,其前后一般不用标点,“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句号,“哉”字后面常跟感叹号;“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况。
第六 顶真修辞断句法。如:
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二)文言翻译
第一 文言翻译的原则
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
“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的要求是所译出的文句语言简明、优美、富有文采。这是文言翻译的最高要求。能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我国的古今语言十分熟悉,并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修养。这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要做到“信”和“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才适当增减。
第二 文言文翻译九字法
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如:
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顿”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在翻译时,应补出“感到”或“觉得”。
删 删去不译的词。如:
夫战勇气也。
“夫”发语词和用主谓之间的“之”等,翻译时都应删去。
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
岁征民间。
“岁”应换成“年”。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其中“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的”“爹”“你”。
调。有些句子的词序,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在翻译时需要调整。如:
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蚓无爪牙之利。
可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
选 选用恰当的词语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顾”是一个多义词,他的义项共八条:
a.回头看;b.看;c.探问;d.拜访;e.顾惜、顾念;f.考虑;g.但、只是;h.反而、却。在这个句子中用g项最恰当。
译 准确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隙。
固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如:
得无……乎?译为“恐怕……吧” 、“莫非……吧”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如:
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