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反击与完美主攻——2008冲刺高考决胜未来策略
作者:张晓耕 时间:2008/4/4 18:05:2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245
防守反击:再用一个很俗套的比喻,把学习生涯比做一次长跑,试想一下,如果这个长跑没有终点线会是怎样,或者想一下你不知道终点在哪个方向又是怎样。你很有可能由于没有“终点”这个概念而失去跑步的意义,你就不会再拼命地去争取,更坏的情况是,由于你看不到终点所在,看不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而使得自己的前进方向出现偏差,甚至有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跑,由此足以说明目标对于一个高三学生的重要性,在拥有理想之前,学习很可能是为了老师、父母,在拥有了理想之后,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学。定一个合适的目标,然后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这句话说起来是如此简单,但做起来却是相当的艰难,只有那些拥有坚定意志和毅力的人才能做得到。如果你真的渴望自己能够成功,那就在冲刺阶段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吧,如果你能保证自己可以完成,那么你就又向成功跨出了一大步。
习惯漏洞二:只说不练
“要是当初我也这样做了,我现在肯定也能做得像他那样好。”这是许多同学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头脑灵活,反应快,很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而且自己也很自信,相应的目标定得很高。但是目标确定后,总会落实不到位。学习中存在偷懒、侥幸的心理,遇到问题,一看会做,就放过去了。试卷上有了错误,差不多知道正确的解法也就不再追究了。这样的同学看似什么都会,给别人讲解时也是一副口若悬河、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样子,但是遇到平常考试或者高考,他们的成绩与他们的想像差一大截。
防守反击:俗话说:“只说不练假把式。”在高考这个处处都是实打实的考试中更是如此,每一分的取得都来不得半点虚假,嘴上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如果不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就等于零。还有一部分同学,虽然也做了一些练习,但却常常有“做题做一半”的习惯,才把题目做了个开头,就说如何如何解下去会有结果,后面的解题完全停留在了口头上,最后真正做起来才发现与想像中的差距很远,结果自然也就不能保证了,这就是他们在实际考试中常会失败的原因。要知道,许多事情都是以实际经验为基础的,做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只有认真、踏实地做过一遍之后,才有可能体会到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另一方面,高考是需要准确性和速度的,而这两点的练习都是依靠平时刻苦的点滴积累完成的。每一次的作业,每一次的课堂练习,都是对准确性和速度提高的一次促进,如果你不愿吃这份苦,在别人付出汗水的时候,你只愿付出一点口水,那么结果是同样有天壤之别的:别人可能得到的是钻石,而你很可能只得到一块玻璃。在清华大礼堂前面的日晷上刻着四个大字——行胜于言,这就告诉了人们行动的重要性。
习惯漏洞三:只顾学习,不顾身体
与上面的那个“只说不练”的漏洞相反,有一部分同学的行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顾学习,不顾身体。这些同学为了能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常常花费十几个小时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学啊学啊,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有人甚至把身体都弄垮了。有一些同学尽管没有达到这等“疯狂”的地步,但他们常常打破自己以往的作息时间,认为进入高三冲刺阶段就意味着要把一部分用于休息、娱乐的时间拿来学习,所以一进冲刺阶段就开始睡得很晚,甚至是通宵熬夜,以往的那些兴趣也统统都被砍掉了,每天的事情就只剩下学习、吃饭、睡觉,长此以往,就会觉得很压抑,即使是那些意志坚强、耐得住寂寞的人也会觉得高三的生活太苦,太乏味了。
防守反击:高三冲刺阶段的学习强度大,压力也很大,为了得到一些东西就必然意味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如果为了学习把自己的健康都搭进去,这样收获的成绩我宁愿不要!学习注重的是效率,而不是时间的长短,如果熬了一夜,得到了十个小时的时间,却只收到了三个小时的成果,还不如用心学三个小时,然后用剩下的几个小时去好好睡一觉,以更加饱满的精力去迎接新一天的学习划算呢!越是在繁忙、疲惫的时候,越是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在高三冲刺这个特殊的阶段,我们中的许多人就会犯糊涂,有时为了眼前的好处,不惜牺牲长远的利益。正如古人所言:过犹不及。当我们打乱了自己的生活节奏,苛求自己去做某件事情时,常常不得不面对“欲速则不达”的客观规律,反而不如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的或是自己制定的、合理的作息时间来安排每天的学习与休息,这样的学习,比较轻松,又会有比较好的结果,何乐而不为呢?
习惯漏洞四:应试技巧缺乏
进入了高三的最后阶段,同学们该掌握的知识点都已经基本掌握了,但是很多同学却发现自己的成绩还是不能够稳定下来,这与临场发挥有很大的关系,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很好地掌握应试的技巧。
防守反击:我们通过分析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题目安排并非一定由易到难,而是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可以说是难易交错。当然,不同题目对不同学生来说难易程度也不一样,但面对难题,心理素质不好的可能一下懵住了,而心理素质好的会直接跳过,解决其他题目后再来攻坚,或者花一定时间解题,但切忌时间过长,否则得不偿失。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死钻牛角尖。考试一般都会提前发卷,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大致浏览一下试卷,一看题量,二看哪些题目熟悉,做好时间上的分配。此外,在真正的高考时,考完一门之后,不管考得怎么样,都应立即忘记,不要让上一门的考试影响到下一门的考试。
心理漏洞篇
心理漏洞一:心理准备不足
高三冲刺的考验不仅体现在学习的强度上,还体现在心理的承受能力上,很多同学都碰到这样的情况:进入冲刺阶段之后,才猛然发现居然还有这么多的事情要等着自己去做,还有这么多充满偶然性的岔路口等着自己去抉择,这些“偶然”让我们变得不知所措,除此之外,冲刺阶段大强度的训练以及极大的紧迫感,也容易让人感到惧怕,经常在怀疑自己和肯定自己之间徘徊不定,惶惶不安。
防守反击:这些都是进入冲刺之前心理准备不足的表现。进入冲刺阶段,就意味着大强度的训练已经开始,也许你还不能适应,对这种高速度的生活产生了惧怕,但是你要相信,每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即使你感到很疲惫,但你仍然在进步。压力大是必然的,每个人都一样,并不是成绩比你好的人就没有了压力。大家都要记住,冲刺时期是非常变幻莫测的时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你会发现很多人的名次、成绩都是很不稳定地变化着,大家在班里在年级里的排名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成绩差一些的同学,只要你在这一阶段把握住所有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就很有可能上升到前列,而成绩好的同学,如果你掉以轻心,也有落马的可能。只有那些始终保持高度兴奋的学习状态的同学,才会在这一阶段,不断进步,超越原来的自己。
心理漏洞二:努力与回报真的成正比吗?
许多同学自从进入高三后,就一直加倍地努力学习,无论是时间、精力、注意力,还是热情、信心都投入很大,即使是在周六、周日,也拿出大部分时间学习。但有时这些同学的成绩并没有太大的起色。这些同学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很沮丧的感觉:“我努力了却没得到好成绩,反而没我努力、没我用功的同学超过了我,以前比我成绩差不少的同学有的也超过了我。如此下去,我高考还有什么希望吗?”并且这种想法深刻地影响了他(她)的学习,这时的学习就变得很被动。
防守反击:人们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努力,一分收获。可是,这些同学的付出为什么就没有得到回报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成绩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就是你的努力在起始阶段可能根本就看不出来,只有等到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从量变达到质变,成绩的提高才会明显,所以有的同学在努力的最初阶段看不到成绩的提高就放弃,是十分可惜的。其次,复习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复习的方式、方法等,如果这些不合理,也会阻碍成绩的提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要想成功,就必须先找到自信这块基石。
高三是很累的一年,但同时高三也是最精彩的一年,有人说:经历了高三,后悔一年;不经历高三,后悔一辈子! 高三是复杂多变的,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把高三拉长了看,就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把高三放宽了看,就不会变成可怜的井底之蛙;把高三聚焦了看,才能体会到那停留在瞬间的快乐!
在高三冲刺这个特殊的时间里,让我们鼓起勇气迈出最坚定的一步吧。相信自己,即使一分付出换不来一份收获,十分的付出也终将换来一份收获!成功必将属于你我,必将属于每一个勇敢走过高三冲刺阶段的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