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不该漏选的课文
作者:苟大权 时间:2008/4/9 13:37:2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04
《一碗阳春面》堪称一块精神丰碑,组合它的材料是非凡的勇气。勇气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可以为我们打开未来的天窗,让一切变为可能。以年轻的母亲为核心的小家庭,选择在大年夜来北海亭面馆同吃一碗阳春面,在重温“知耻者后勇”的记忆中,给家人一个顽强拼搏的理由。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母亲尽可能地给孩子们一份宽慰和鼓励,从不将辛酸写在脸上。她不回避旁人可能误解的眼神,不计较世俗的偏见,默默无闻,笑对人生,顽强地迎击生活的风雨。兄弟俩似乎也从母亲那儿得到了一点什么,哥哥主动在学习的间隙为母亲卖报挣钱,帮母亲打理家务;弟弟在学校也一点儿不怕献“丑”,在课堂上当着师生的面将自己的家底和盘托出。
在凄风苦雨的岁月中,母子三人的确捱过了很多“不体面”的日子,可是他们并没有遮遮掩掩,而是以一种超乎常人的从容,大胆地与昨天对视。他们如此真诚的生活态度,最终赢得了所有人的肯定。在这里,我们看不见矫情和伪饰,只有让人自然靠近的真实。这份真实源自不经过任何包装的、坦然面对明天的勇气。
怎样面对不幸,其实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都说苦难是一位老师,可我们又有多少次摆正自己的姿势端详过它的模样?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艰难中且战且退,最终选择了放弃,或是把自己封闭在另一个未知的世界,用虚假掩盖貌似隐秘却十分苍白的内心,用昨天的辉煌衬托今天无奈的神采。在《一碗阳春面》里,母子三人都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灵,柔弱的外表下蕴蓄着不达目的绝不停息的内力,深刻而又富丽,坚韧而又持久,最终母子三人从死亡的边缘逃离出来,获得了新生。不屈是向上的支点,这不屈的精神气质,是闯关越隘的英雄寂寞行役的见证,也让我们真正目睹了撼动心灵的伟大。《一碗阳春面》不该漏选,此其理由之一。
《一碗阳春面》可以让我们获得心灵的回归。怀旧是一个民族最本色的情感。母子三人选择在大年夜同吃一碗阳春面,本身就有着特殊的意义:重温人性中那份圣洁的情缘,祈求岁月赐以福音,用一颗温暖的心点燃明天的希望。亲情是一个社会和谐美的体现。血浓于水的亲情,赋予这个家庭团结的气象。在经历风雨的洗礼之后,母子三人相依为命,用一份共同的责任,兑现了很多善良的人们期待已久的心愿。朝花夕拾——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的认同方式,让我们在沉静中找到一份感动的记忆,拥有一份幸福的滋味。
后来,老板的“二号桌”,香喷喷的阳春面,已不再是一个实物,而是浓缩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幸福吉祥的化身。老板夫妇引以为荣地把“二号桌”定为“预约席”,更多的顾客为了在亲历中寻找一份幸福的体验,也默默地加入了知心的顾客之列。儿子长大成人了,也为我们悬着的心揭秘了一个美丽的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一碗阳春面》不该漏选,此其理由之二。
此外,小说在创作手法上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故事以卷轴式的画面展开,从一碗阳春面到三碗阳春面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情节的展开不急不缓,张弛有度,故事在起伏有致中平静发展。前两个吃面的场面,看上去很平静,实际上在平静的积蓄中蕴藏着变化;第三个吃面的场面,是情节全面展开高度浓缩事件的过程;第四个场面则是情节发展的高潮,一切秘密和未知都在感动中化作美好的期许。在蓄势和释念之间,小说呈现出一种从容的诗意笔调,漫步在思想的芳草地,让读者仿佛进行了一次芬芳的心灵之旅。笔者认为《一碗阳春面》不该漏选,此其理由之三。
《一碗阳春面》不仅构思精巧,而且拥有思想的高度,作者用极富匠心的文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幅爱与美的剪影,成为我们心中一道永不褪色的景观。
从上述理由来看,这样的文章未能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