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心理艺术,提高教育实效

作者:佚名  时间:2008/4/15 4:00: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73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里强调的“善”,就是指技巧,指艺术性。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机智。如果教育方式不对路,教育内容再好,对于学生来讲也是对牛弹琴、无济于事的。因此,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心理艺术,以便从容地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及各种复杂、棘手的情况,提高教育实效。
  一、讲究模糊的艺术
  中国有句俗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星期天,一位学生家长打电话来,说儿子回去说:妈妈,这周数学考试了,全班只有我一人是满分,但是老师没有批分数,妈妈打开一看,果然如此,但还不是非常相信,就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如实相告:说他儿子因为晚自修的时候没有发到卷子后来补做的,做的时候一些题目老师已经讲评了。
  说完,我已经后悔了,为什么不给孩子多留些信任,为什么不就给孩子一个满分,并让他化作学习的动力。我深深自责。
  是啊,教育不妨来点模糊!教育不妨来点模糊艺术! 在具体的操作上不妨这样试一试:
  首先,看学生的分数模糊些。教育者应对自己的眼睛重新“调焦”,不要把目光紧紧盯在学生的分数、名次上,因为“数字本身根本说明不了孩子具体的学业成绩。”没有了分数的强烈干扰,也许我们更容易发现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其次,看学生的错误模糊些。调皮、好动、好奇是所有学生的天性,正如有的老师所说“学生不是这样皮,就是那样淘。”在处理对学生的错误时切不可“眼里揉不得沙子”,不可“赶尽杀绝”、不留余地。教师不是看管者,不是监工、督工,而是指导者、帮助者。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只要学生自己在老师的点拨启发下能悔悟的错误,该宽容处切宽容。
  再次,师道尊严的意识模糊些。教是为了不教。我想:教师角色决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督检者。决不是以学生的驯服听话为目的,以惩罚为主要特征。而是一种以民主宽容为特质、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为原则。放并不是无原则的放任迁就。它是教育者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信任被教育者,培养自我管理、完善的愿望和能力,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一种境界。
  “路见不平”别急着吼,该放手时就放手,该模糊时就模糊。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学一点“模糊思维”的艺术,讲究点模糊艺术,会把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二、讲究激励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技巧就在于能够机智地、敏锐地看到孩子那种要求上进的心理,给予信任,加以适当的引导。”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讲究激励的艺术,不能追求立竿见影之效或者采取保姆式看管,而要善于变急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变耳提面命为拨动心弦,变生硬说教为巧妙疏导……
  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心境和旺盛工作热情的需要。真正的赞扬正好能满足人的这种需要,他是一个人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人人都渴望赞扬,得到赞扬后就会信心倍增,并且还会爱屋及乌,喜爱赞扬他的人,喜爱给他带来赞扬的那件事。对于差生来说,真心的激励与赞扬更有必要。
  小张是班上一个好动、贪玩、拖拉作业的男生。每位教过他的老师,都着实领教一番他慢、磨的功夫,因此还得了个雅号“拖拉机”。今年轮到我来教他,原班主任特意向我交代了他的情况。开学初的几天里,我就领教了他慢、磨的本领。其他的学生跟我说:“老师,他从小学起就这样,每个老师都烦他,你别管他了。”听到这话,他也表现出不高兴的样。于是我寻找机会激励他、赞扬他。对他在课堂上发言给予赞扬,对他在作业上的点滴进步给予赞扬,没有优点就挖掘优点。他于是变得能认真听讲了,变得能写完作业了。他还把他写的读书笔记,高兴地递给我看。在赞扬、激励中,小张进步了,变得能主动学习起来,变得喜欢我了。“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高明。”
  激励的作用是神奇的,班主任尤其要记住这一点。
  三、讲究暗示的艺术
  人的自尊心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一旦得知别人想要干涉、控制自己,便会不自主地生出一种抵触的力量,不愿就范。心理学家也发现,要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受到影响,按照一定的方向去行动,最好尽量少使用命令的形式去提出要求。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她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产生影响,是对孩子无声的教育。如果当面指责学生,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恰当的暗示会让学生注意到自己的错误。
  我班男生普遍喜欢下棋,有一天晚上时,男同学没有按要求上晚自习,而是围成一桌激战正酣,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得怒火中烧,而走近他们时我却和颜悦色地说:“下棋是一项很好的文体活动,要是活动课上你们玩,那该有多好!”话刚落,男同学立刻意识到自己违反了纪律,一名学生把棋收起来,主动交给我:“老师,活动课时我再来拿。”我满意地点点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恰当运用暗示体现出对学生的鼓励与期待,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以上例子,我采用了角色暗示的方法,唤起了男同学的集体意识、纪律观念,唤起他们的自我觉醒意识,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我期望的目的。在教育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一些不好管的学生,不妨采取一下暗示的艺术。
  四、讲究感染的艺术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来自外界的一切影响,都要以自身的感受状态,尤其是自己的满意或不满意、肯定或不肯定的情绪状态作为选择的第一反应,也就是说,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驱动性,人的行为是受情绪引发、调动的。俗话说:“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只有用真诚感动学生,用真情感化学生,才能赢得教育的主动。班主任要善解人意,学会为学生着想,对学生施爱有加,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地引发和调节学生的认知行为。
  学生黄某有一癖:爱偷东西。当他有错误时,他爱狡辩,从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一次,他偷了同学的日记本,终于被我查出来了,我和另一位老师领着他回家,向他家长反应情况。在回家的路上,他很害怕,怕挨爸爸打,流着泪恳求我们到家为他求情,我们答应了。到了他家,我们向他家长介绍了他偷日记本一事,同时还说了他的优点,替他求了情。他爸爸看在我们老师说情的分上,没有打他,教育他以后改正,并当场赔了礼。我和另一位老师当着他家人的面表示,不把这件事张扬出去,替他保守秘密,只要他改了就行。第二天,我们把日记本偷偷地还了。这件事就这样平静地处理了,在班上没有引起什么轩然大波。黄某从心里感激我们,他不再和我们顶嘴,能听进老师的话了。在随后的日子里,他非常努力,并彻底改掉了偷东西的恶习。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寄予深切的期望,满怀爱心的注视学生的成长,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多宽容他;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多鼓励他;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多称赞他;当学生需要帮助时,以平等的身份支持他;当学生迷惑不解时,真诚地引导他,这是班主任该做的事。实践证明,以模糊、激励、暗示、感染这些艺术而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引导学生,更能促进学生健康、愉悦的成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