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30字。赤壁赋 苏轼 朱蕴丹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及其思想,代表作品
苏轼(1037——101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多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是一个全能型的作家。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韩愈,刘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苏轼又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在词作方面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书法上,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颜真卿、柳宗元、欧阳洵、苏轼)之一,在书法史上地位很高。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注:“乌台诗案”,在新旧两派的激烈斗争中,苏轼因反对主张变革的王安石一派,元丰二年(1079),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三人摘出他的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乌台”,即御史府,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苏轼差点儿被杀头。他被贬到黄州后,每次游览人们传说的古战场赤壁,都不免触景生情,发出惊世浩叹,他写成《前赤壁赋》时,展纸挥毫写了一幅长卷,留传于世。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于常州。
苏轼是位少有的旷世奇才,他是词豪放派的创始人。词豪放高旷,情浓意深,《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就是这一词风的代表作。
苏轼十分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华而不实,主张革新独创。叙事和游记类的散文在苏轼的文章中艺术价值最高,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作,如记人物的碑传文如《潮州韩文公庙碑》,(这块碑刻就放置在韩文公祠正堂的南墙下,是韩祠内现存最古老的一块石碑,石头被玻璃罩罩起来,但风化已经很严重。)记楼台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记》,都是极具代表性的。苏轼写景的游记,多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像《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借景寓理,达到诗情画意和理趣的和谐统一。
二、整体感悟 1、正音
2、诵读,你对《赤壁赋》有何感觉?
抑扬顿挫的声韵美,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巴金说给人一种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
3、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上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超越尘世,自由存在,长出羽翼飞离尘世,登上了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击碎了流动的波光。多么悠远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像是思念,像是啜chuò泣,像是在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延绵不断。(洞箫乐声)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感动得起舞,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得哭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