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不详  时间:2008/6/5 22:29:3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910
  67.高考前需注意哪些事项?     
  高考前的物质准备,是高考成功的先决条件。
  1.要备齐考试用品。考试前一两天,要仔细检查一下高考时必备的文化用品(如准考证、钢笔、三角板、半圆仪、圆规、铅笔、橡皮等),如果用品不齐或有故障,一定要及时解决。高考的前一天晚上,临睡前要将包括准考证在内的所有必备品,装在一个袋子里(最好是厚而透明的小塑料袋),放在容易见到的桌子上。每天考试出发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必备品是否带齐了。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小事弄不好,有时也会误大事。如每年高考都有个别人忘记带准考证,从而无法进人考场,平添一番烦恼,延误了考试时间;有时,电子表未及时更换电池,在考试中途,考生手表停了,很长时间自己也未发现,造成考生不能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还有的考生,只带了一支钢笔,答卷不久,钢笔又下不了水了,也十分狼狈,……。总之,高考也应象打仗一样,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打无准备之仗。
  2.要注意养精蓄锐。考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特别是最后半年的复习,直接的目的就是迎接高考,接受国家的挑选,可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临考时,突发疾病或体力不支、头昏脑胀,将会造成终生的遗活。所以,考前要注意“养精蓄锐”,一要注意用脑卫生。不搞疲劳战术,不开夜车,不再演算那些偏、难、怪题,以免用得精疲力尽;二要注意饮食起居,预防感冒、腹泻等疾病的突发,多补充一些优质的蛋白质食品,如鸡蛋、瘦肉、肝、牛奶和豆制品等,多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品富于营养,有助于增强体力的记忆力。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考试前一天不要参加动作较激烈、体能消耗比较大的体育活动,同时不要到离家太远的地方。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应是考前最后一天的主旋律。
  3.女生在高考前应充分估计,高考那几天是否是月经期,如果是,应和家长、医生商量一个要贴的处理方法。尤其是平时月经期身体不适,有痛经或其他不良反应的更应该考虑周到一些,以免到时手足无措,影响考试。
  4.由于初次参加如此关系重大的考试,一些考生心理上有时可能承受不了,以至考前常出现心理失常的情况。按照以下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治,便可消除这几种心理“疾病”。
  (1)认真对待高考前几天的失眠,失眠主要是心里太紧张所致,只要放松,把考试看轻一些,便舍减轻心理负担。如果硬睡睡不着,不如静静地躺着休息,不要过多去想考试的事情,千万不要对失眠过于担心。如果晚上睡不好,也不要焦虑,第二天一上考场,考生往往会一个激灵,头脑变得清醒,考试还能顺利进行,发挥也不错,所以凡事顺其自然,不可过分要求,造成太大心理压力。试想平时成绩差的同学,睡眠再多,精神再好,也不会在考试这三天产生奇迹,所以要相信自己的潜力。
  (2)“猫头鹰”型的人如何应付上午考试
  有些考生习惯于夜间用功学习,夜越深精力越好。还有些考生为争取时间,拼命熬夜,以至形成习惯。这两种情况,都会使考生在白天,特别是上午精力不佳。而考试又都是在白天举行,不会在夜间举行一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事先进行人体生物钟调整工作,逐步改变生话习惯,以适应考试的时间安排。
  调整生物钟,从临考前两周就要开始矫正休息时间,坚持晚上9点3O分睡觉,早晨6点起床。开始时可能怎么也睡不着,不过没关系,睡不着就看书,但第二天早6点,铃一响一定起床。起床后头昏昏沉沉,因为头天晚间没睡好。这时一定不可赖在床上,坚持起床,到附近公园、街道上跑跑步,边跑边背些单词。几天过后,就会慢慢适应早睡早起的习惯了。临考前一周应按考试时间安排休息,早6点起床、运动、吃饭,8点钟准时开始复习,上午中间休息20分钟。最好按考试科目时间复习。这样经过一段适应训练,临场考试就不会有异常感觉了。
  5.大多数考生考前都有神经质现象,一听说考试了,一听说考试可能较难,或一进考场就心慌得厉害,连别的考生考试用品准备得比自己多,别的同学心理比自己沉重都会加剧自己更加恐慌的心理。这些都是神经质的表现。”
  神经质表现一般是由强烈的竞争心理和凡事一定追求完美心理所致,也是过于谨慎的反映。神经质大多是由于对考试过于重视、求胜心切所致,如果满不在乎或根本不关心,当然就不会产生神经质。因此,考生在考试来临前(已经做好物质准备后),不妨把高考当作学校的一次普通考试,或者权且作为实力摸底考试,看看自己实力到底如何,这样反会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实际上是在心里降低考试的作用,这样就会减弱你的神经质。但从更好地接受竞争挑战角度来说,有点神经质并非坏事,它可以使你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临场发挥。
  68.怎样消除考生的心理疲劳?      
  高三考生在紧张的复习、迎考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感到学习有压力,有近一半的考生会感到力不从心,表现出身心疲劳现象,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心理疲劳是指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出现的心理现象。之所以产生生理疲劳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三种节律运动规律的制约。当三种节律出现运动低谷时,人就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疲劳。因此,对三种节律有不利影响的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导致心理疲劳的原因。从高三学生复习迎考角度看,造成他们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有:
  1.对提高学习成绩、升学的担忧是导致学生心理紧张、疲劳的主要原因。高三考生绝大多数都有升学的渴望,希望考上大学,特别是考上名牌大学。然而高考毕竟有很强的竞争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这就必然引起考生对学习成绩进退的看重和对升学的担忧,从而导致他们内心不安、焦急与紧张,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有效调节就诱发心理疲劳。
  2.教师、家长的过高期望与要求加剧了考生的心理压力与疲劳。考生的家长通常对子女的学业要求很严,期望过高。同时,他们对教师水平的评价也是以考生升学多少为标准,从而促使教师在有意或无意之中与家长一道对学生施加压力,这就加剧了考生的心理疲劳。
  3,高考科目多、任务重,搞题海战术是导致考生心理疲劳的关键所在。一些教师为了抢时间,提高自己所任学科的成绩,大量订购复习资料与练习,搞题海战术,结果学生只能靠拼脑力、体力来应付,每天除.了吃、睡,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做统习、背资料上,当学生长期辛劳而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时,往往会因此失去学习兴趣与信心,陷入极度悲观、焦虑之中,个别学生会做出逃学、出走甚至自杀的极端事情来。
  消除考生心理疲劳可采取以下对策:
  1.明确奋斗目标,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评价常常会对学生的学习信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帮助其明确个人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不断用目标激励学生,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刻苦学习的意义和取得的进步,使其增强学习兴趣,恢复自信心,在愉快的情境中消除身心疲劳,学好各门课程。
  2.加强考生的思想教育,正确对待社会舆论,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教师在搞好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要对学生加强科学人生观教育,将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跳出自我设计的小圈子,培养他们对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正确对待升学、社会舆论、个人的成败、荣辱,从而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3.改善营养,保证睡眠,开展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
  4.减少作业量,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题海战术,只能造成心理疲劳与学习效率降低的并发症。为避免这种情况,要适当控制作业基,学科老师侧重帮助学生理请书本知识体系,突出重点和难点,精心选题,做到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果,减轻学生身心负担。
  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良好的班集体,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对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会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相反,疏远集体,忽视人际关系的沟通,内向的、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进到困难容易使自己情绪低落,心理疲劳。因此,在复习阶级,教师更要关心班集体活动,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开展一些主题班会、生日晚会之类的活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有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心理去迎接高考的挑战。
  69.如何调整答题时的犹豫心理?      
  试题中的某些部分,特别是选择、境空等类型的题目,一看似曾相识,但又不真相识,很容易使考生产生犹报不定、优柔寡断的心理状态,显著特征是:在解题做答时,迟疑不决、三心二意,到了临交卷或发现时间不多的紧急关头,只好不加思索,仓粹做答,作出答案又后悔,甚至还怀疑自己答案的正确性。犹豫心理是缺乏勇气、主见,自卑心理和意志范弱的表现。主要是由于学习知识不扎实,掌握知识不全面,运用知识不灵活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审题做答要沉着冷静,看准看全。考生要努力追忆有关的基本知识,变换角度思考各种解题办法,这样有助于打开正确的解题思路。当试题出现几种疑惑不决的答案时,考生一定要有主见,有自信心,即使确实不能确定答案,也不能长时间犹豫,浪费宝贵时间,最终也应把认为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写到试卷上,不要在答案处留有空白,因空白无论如何是不得分的。
  70.如何控制通到容易题时的过分激动心理?      
  有些考生在答卷时,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觉得心应手、乾坤在握,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在考场上便情不自禁摇头晃脑。这样,势必急于求成、粗枝大叶、马虎从。其结果"题易我大意,大意失荆州",漏题,错题,丢掉不该丢的分。
  这里,过分激动是由考生心理相互矛盾的愿望或冲突引起的。这种状态跟强烈刺激在大脑皮质上引起的强烈兴奋向周围扩散,或者引起普遍性的抑制状态有关。两种状态都会使大脑皮质的调节与控制作用减弱,因而神经中枢显著地活跃起来,使动作、语言等发生剧烈变化,往往会减弱理智的思考作用,甚至使人失去自制力,作出不顾行为后果的事。而青少年时期,正是情绪最易激动的时期。这就要求考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通事善于分析判断,在面临过分激动的情绪时,能以坚强的意志力克制自己。使自己答题顺利时具备一种成竹在胸、心情舒畅、认真慎重、稳操胜券的良好心理状态。
  71.如何平息遇到难夜时的恐慌心理?      
  有些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一旦遇到偏题难题,便会产生恐慌心理,这是一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而又无力去应付的心理反应。这时考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即由对解题思路的注意转移到"一旦考不上,前途、理想、名誉、幸福都将付诸东流"的认识评价上,进而陷进骤然亢奋、犹豫拘谨、思维阻滞、无所适从、呆若木鸡的不良心理状态。严重影响考试作答。
  怎样平息这种不良心态呢?首先,平时考生应掌握以下几个问题:就某科类而言,总分多少?省、地(市)、县(区)近几年各级层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年度招生计划是多少?做出题目的几成就可以上线?这样考生自然会明白,即使考试中上几个难题解不开,也不一定影响竞考的成功。再说,对某位考生来说,几门课的实际水平又不可能是绝对平均的,几们考题的难度也是不等的,即使某科解不出的题目多些,也可能在其他科中补回来。能认识到这几点,即便考试中出现恐慌心理,也’能很快得以平息,然后,再把容易的题目做完整、做准确、不丢分,这已经算是考试成功了。甚至在这种良好心态下,难题有可能迎忍而解。其次,把不会做的题目抛开,这在客观上等于延长了考试时间,降低了考题难度。把遇上难题而恐慌,恐慌就考不好的恶性循环,变成遇上难题不恐慌,而有可能做出做好更多题目的良性循环。另外,遇到难题时,还要具有"我难他难我不畏难"的态度和冷静沉着、谨慎细心、难中求易、分厘必争的心态。自己感到难,其他考生同样也难。试题的得分,除一卷外,一般都采用"分步"、"分点"、"分面"计分的办法,因此,遇到难题除不要恐慌外还不要轻易放过,会做多少答多少,保证总得分。
  72.如何避免答案不一时的懊悔心理?      
  一场考试结束,往往有些考生喜欢凑在一起议论考试情况,这是十分有害的。答案,定有许多差异。缺乏自信、意志薄弱者就会认为是自己错了而丧失自信心,增加失败感、愧疚感。更有甚者会感到智究力竭、心理疲劳,于是产生懊恼不已、烦操不安、灰心气馁的不良心态,严重出现自暴自弃,中途映考或胡乱应付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一是有意避开议论的考生。一场考试结束,迅速将注意力转入下一科,坚决不把上一场考试的任何不良情绪带入下一科考试中,二是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学会从理智上控制自己,不去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静下心来,做到处惊不变,临危不惧,总经教训,调动潜能,争取"亡羊补牢"。
  73.高考前十天德要做些什么?      
  考试前10天是复习冲刺的最后阶段,决战前的部署至关重要。
  1.考试前的几天,要保持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适当减轻复习的密度和难度,这正是为了收到"退一步,进两步"的效果。保持大脑皮层中等的兴奋度(既不过分放松也不过分紧张),要避免和他人进行无谓的辩论和争吵,不搞剧烈的文体活动,这样就能在考试前夕,创造一个良好的心境。
  2.一般来说,高考前十天这段时间,应主要用来抓知识的主干,进行强化记忆。不必要也不可能再把每一科详细地复习一遍。以6月25日左右,作为复习,可以说大局已定了。因此,最后十天的复习更应收缩到教材上来。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重点等,一科一科地进行回忆,发现生疏的地方,及时重点补习一下,已经熟练车提了内容,可以"、带而过"。还可以看自己整理的提纲、图表、考卷,重温重要的公式、定理等。这十天的复习,就好象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或适应性练习一样。通过这十天的"收缩复习""强化记忆",为高考进一步打下坚实而又熟练的知识基础,以便能在高考答题中,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熟练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在答题中做到"八九不离十"。
  3.稳定情绪、修炼镇静、入睡
  高考成绩的好坏与情绪稳定的关系很大,而考生难免会在考试前10天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优化情绪的辅助办法有:
  (l)深呼吸。复习完功课后,做深呼吸。要缓慢、放松,吸完一口气后,略停1秒钟再吐气。如此反复多次。
  (2)按摩内关穴。用右手大拇指按住左手臂内侧内关穴(手掌纹下三横指正中处,通常是表带处),顺时针按摩36次,在心里默念"镇静",这当然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
  (3)坐着或者站立,身体放松,想象看自己淋雨,自我想象下雨将所有的疲劳和焦虑冲洗掉。当然在自己冲凉时,想象把自己的紧张、疲劳、焦虑冲刷掉的效果更好。
  (4)按摩涌泉穴。晚上淋浴完后,用右手的大拇指按摩做脚心的涌泉穴,次数不限,心里同时默念"入睡"。
  也可以在上床后,将自己的意念用在脚心的源泉穴,默念"入睡"。
  4.进入全真模拟状态
  (1)早起半小时和晚睡半小时,两头加起来是1个小时,心理学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这两段时间是最佳的记忆时间。所以这1个小时中,要充分利用。
  (2)要模拟在上午9:00和下午3:00开始复习,因为这两个时间段和高考时间程序表一致。这样到高考的那天,能顺利进入高考状态。
  (3)每天做一套卷子。有些人主张高考前10天不做试卷,事实上,每天做一份试卷可以使考生在几天后真正拿到高考试卷时不感到手生,能找到感觉。
  (4)7月6日晚上,平时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觉,千万不要打破自己平时的习惯。这是高考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5.在高考前一二天,考生应该熟悉考场。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学校的考生可能到另一个学校去考试,对这样的考生,熟悉考场尤为重要。熟悉考场包括的内容有:所在考场离居住地点有多远?用什么方式抵达比较迅速和安全?在路上要花多少时间?自己在哪个教室?在哪个座位?座位上是靠近门窗还是帖近墙角?教室是向阳还是背阳?厕所及其他服务设施在哪儿?附近有无可以休息和饮食的地方?这些问题在临场准备时都应该尽可能弄得一清二楚。否则,临到考试时由于没有准备,一些意外情况可能会让你陷入混乱迷茫,破坏你的注意力集中和思维的灵活性。譬如出发过晚,气喘吁吁地赶到考场再匆匆忙忙找自己的座位,这样会耽误你做题的时间,也影响你做题的质量;如果你在开始考试时才发现窗户送进的阳光直射你的座位,这时抱怨着急只会起消极作用。还有在门口附近就坐的考生,更易受到巡视官进出的影响。对这些事情早有准备的话,它们所引起的心理冲击和注意力分散作用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熟悉考场、早作准备,会给考生带来信心和安全感。
  6.高质量的睡眠永远是最有效的休息方式。考试的前夜有的考生可能会因兴奋而失眠。在睡前应该不喝咖啡、茶之类的刺激性饮料,也不应看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片。到了正常睡觉时间或是稍早一点(大可不必早早上床等着入睡),躺到床上,全身放松,争取迅速入睡。若一时睡不着,千万不能着急,不要责备自己或胡思乱想,只管保持平和心情,重复放松技术,其实只要全身非常放松,大脑不兴奋,完全可以获得身心的休息。
  7.保持"自信"十分重要,千万不要过分地要求自己。临考前考生情绪多半不稳定。其实,压力亦非突如其来,而是持续存在的。所不同的只是程度差异而已。有些考生临考前一周就感到极度恐惧;有些考生考试前一天才有些感觉;有些考生因过度紧张而变得惊慌失措了;有些考生只是稍微有些压力而已应该增强自信心来抵御消极的压力。考生应该认识到,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只有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困难中开创新局面。另外,考取与否并不完全说明自己实力的强弱,其中还有许多其他一些偶然的因素存在。所以只要能正确评估自己,正确对待考试,就能从容应试了。
  74.吃什么才能增强记忆和健脑?      
  对于高考的学生来说记忆力是他们通向大学必不可少的能力,而保持良好的记忆力和清醒的思维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调理,因为我们的大脑不可能长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而肯定会有生理性的低潮期,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延长最佳状态和缩短低潮期。一是吃健脑的食品,二是科学地使用大脑。
  考前复习阶段是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这段时期由于思维活动过程加强,细胞内物质及神经递质消耗增多;情绪紧张,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快,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脉搏增快,血压增高;新陈代谢增强,各种营养素需求量增大。因此,考生应在维持充足能量和氧的基础上,增加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及铁等营养素的供给量。下面介绍几种健脑食谱:
  早餐:红薯粥、花生什锦、鲜肉小包;玉米粥、鲜肉烧卖、香椿豆腐;红豆粥、火腿三明治、韭菜豆干;鲜牛奶、葱油豆饼、火腿鸡蛋;银耳羹、蛋炒饭、醋黄瓜。当然,家长们不可能全部安排这么多,而可以从每组中选择相应的主副食搭配。
  午餐:海带鸭丝汤、素什锦;糖醋排骨、凉拌三丝;鱼香肝片、西芹虾仁;豆干肉丝。香菇白菜芯;胡萝卜烧牛肉、素炒豌豆尖等,同样,家长也可从中选择搭配。
  晚餐:清蒸带鱼、醋溜白菜;泡椒牛蛙、烧西兰花;麻酱高笋尖、白油豆腐;烟乌鱼片、地莲白。
  75.怎样安排考生消暑的饮食?      
  学生应考期都是在每年最热的时间内,尽管有些家长采用空调和电扇降温,但是一些条件较差的学生仍然不得不在高温下学习。在35℃以上的高温环境中学习,人大量出汗,随汗丢失大量水、盐、水溶性维生素;蛋白质分解加强;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食欲下降。
  那么,应该怎样安排考生消暑的饮食呢?首先,水是至关重要的,平时一般人每天约需要水3升左右,高温下学生的需水量就会达到5至7升,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严重脱水或中暑。补充水的方式应少量多次,务必防止暴饮,这样可减慢出汗,并有助于防止稀释胃酸造成食欲下降。
  盐也是高温下容易丢失的营养素,补充盐的方法有多种,如含盐的饮料(盐汽水、盐茶等)、茶场、咸食(咸菜、咸鱼、咸蛋等)。盐茶效果较好。
  随汗丢失的矿物质还有钙、钾、铁、锌等,钾的缺乏,影响机体耐热能力,缺钾的学生容易中暑,可用氯化钾补充,锌的丢失也可影响食欲,可用一些微量元素制剂。
  另外,随着高温环境学习时间的延长,学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消耗也明显增加,因此应该补充。一般每天应补充100克左右的蛋白质,其中一半以上应是动物蛋白和豆类,维生素的补充除了增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外,也可采用维生素制剂。
  为了保证考生对以上营养素的需要,应考期间的膳食应多供应动物性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增加盐的摄入;要根据作息时间安排进餐方式,把三餐中主要的一餐放在学习后经过一段休息的条件下,注意搭配花样,饮食要讲究色、香、味、型,以增进食欲,可适当加一些酸味和辣味的调味品。
  76.如何通过饮食改善考生的睡眠?      
  考生的睡眠直接关系到考生精力、记忆力,睡眠不好不仅使考生得不到应有的休息保证,而且会造成他们紧张的情绪,甚至生病。
  对于失眠的食疗原则,营养学上一般采取以安心宁神为主,而考生的失眠大多是由于精神紧张造成的,因此,对于考试期间睡不着觉的情况,除了加强心理调控、培养良好的作息制度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来达到镇静、催眠的作用。
  《日用本草》载:桂圆能益智宁心,莲子主补中养神、治夜寐多梦,因此服用桂圆莲子粥有治失眠的功效。
  还有给考生睡前饮杯热牛奶,也很容易让考生安然入睡。《日华子本草》说牛奶"养心肺",牛奶含完全蛋白、奶油、钙及维生素A、B、D等,牛奶富含的色氨酸能促进人脑处泌催眠的血清亲,而且牛奶中含有微量吗啡类物质,能镇静入睡。
  下面介绍几个食疗方选:
  1.莲芯场    莲子芯30克,水煎,放盐少许,临睡前服用。
  2.百合炖猪肉  百合30克,瘦猪内200克,切块共煮烂熟,加盐调味食用。
  3.参归煮猪心  猪心一个,带血剖开,放人党参、当归各100克,煮熟去药食用。
  4.竹叶速溶饮  鲜竹叶500克,或干竹叶250克,洗净剪碎,煎煮一小时后捞出渣,再以小火继续煎煮,浓缩至较浓稠时停火,待凉后拌人干燥白糖200克,将药液吸净并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每次10克,用沸水冲饮,每天二次。
  5.茯苓饼    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价,加水适量调成糊,用小火在平锅里格成极薄的煎饼,可经常食用。当然,如果能在大商场买到北京特产,就简单和方便了。
  77.怎样通过饮食调理来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和心情?      
  不管如何优秀和成竹在胸的考生,都不可避免地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甚至部分考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焦虑和不安,这样不良的紧张情绪和心情肯定会影响考生的复习,甚至对于临场考试造成致命的"失足"。
  心理调节肯定是最重要的,有必要请心理专家或青少年教育专家对其不良心理进行纠正,其次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整理。
  1.缓解心理紧张的食物。研究发现,食物中缺乏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膳食中缺碘,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及精神状态均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应补充富含碘的食品,如海带、紫菜、海虾、海鱼等海产四。洋葱也可以消除精神过度紧张,洋葱中有效成分有稀释血液的浓度,改善大脑供氧状况的作用。每天最少应吃半个葱头。核桃有健脑的作用,适宜于长时间精力集中和用脑过度的中学生食用。
  2.有助于提高自信心的食品。其实很多中学生的紧张情绪主要来源于对自身能力的悲观,因此增强自信心从一定程度上就可缓解精神的紧张。辣椒的辣味能刺激人体内激素的分泌,而使人充满追求成功的自信心。草薄酸甜味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胶,能消除紧张情绪,而产生舒适感,每天如果能吃150克草毒就能达到此目的。香蕉富含血清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钾,也有助于学生的大脑产生成功的意识。
  3.促进体内代谢废物排除的食品。研究表明,体内代谢垃圾不能顺利排除,也是精神紧张的一个因素。特别是一些考生因饮食的原因造成便秘,肠毒素在体内堆积大多,也会使人的情绪紧张。因此,应多摄入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含果胶较多的食品,如南瓜、草萄、鸭梨、菠萝等。
  78.如何通过饮食来解除考生的疲劳?      
  由于高考是学生十年寒窗的最后冲刺关头,往往考生都加班加点地复习应考,加之思想的紧张,许多考生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感,有关营养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多食下面几种食物能使考生消除和缓解疲劳。
  1.富含维生素C、B的食物、这类营养素能把人体疲劳所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地排除体外。富含维生素C、B的食物有鲜枣、柑橘、西红柿、马铃薯、肉类、动物肝脏、肾脏和乳类等。
  2.碱性食品。疲劳是由于人体内环境偏酸而引起的,多食碱性食品能中和酸性环境,使人消除疲劳。常见的碱性食品有柑橘、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
  3.含咖啡因的食物。咖啡因能增加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兴奋神经系统,使人抵抗疲劳。含咖啡因的食物有茶叶、咖啡和巧克力等。当然,如果这些饮料摄人过多,就会使考生过度兴奋,出现情绪激动、不易人睡,甚至出现头痛和失眠。因此,饮用这些饮料需适度。我们建议考生,可适当摄入一些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清凉饮料,不仅可以在炎火夏日解暑和补充水分,而且由于碳酸饮料为联性,可以纠正血液的酸碱度,促进代谢废物尽快排除体外。
  国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肝脏内存在着抗疲劳的特殊物质,经常食用一定量的肝脏,可使身体强壮。耐力增加。荣也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能改善机体的反应,增强人体的技巧和灵活性,所以应多饮淡茶。水果、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碱性物质,进食较多的果蔬,可以中和体内的酸性代谢产物,从而达到消除疲劳,增加机体耐力的作用。
  79.什么样的饮食有利于考生用脑?      
  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力消耗不大,对热量的需求量相对不高,不宜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免体重过高。
  建议考生多吃以列食物:
  1.鸡蛋鸡蛋含有卵磷脂,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维生素AD、B族等,每天可吃1个一2个,当然适当摄人一些卵磷脂保健品也可以。
  2.大豆大豆含40%的优质蛋白质,脂肪中85.5%是不饱和脂肪酸,可预防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索马、钙、磷、铁等,这些物质对于大脑的营养很重要。
  3.鱼、虾鱼、虾含15%-20%的蛋白质,鱼脂肪为不饱和脂肪酸,鱼肉的硫胶素、维生素B2含量也较丰富,虾皮含有40%的蛋白质,每百克含2000毫克的钙,是各种食品中钙含量最高的。
  4.奶类牛、羊奶是考生的好食品,营养价值与鸡蛋相近。
  5.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为这些碱性食品能够中和考生体内的酸性代谢产物,防止疲劳。
  80.考生在应考期间应该吃多少、怎样吃?      
  参加高考对于每个中学生,都是机遇和挑战,对于家长来说,则可能是尽其所能为孩子补身体,当好后勤,以便使孩子们以良好的身体状态迎接那一时刻的到来。那么,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一天应该吃多少东西能能满足要求呢?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少年儿童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显示,一个高中学生每天需要大约2800千卡的热量,90克的蛋白质、75克的脂肪和441克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换成各种食品就是表2中所显示的内容。
  表1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少年儿童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回
  年龄组(岁)  热能(千卡或兆焦)  蛋白质(克)  脂肪(克)  碳水化合物(克)
  15~18      2800/11.72      90       75      4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2少年儿童每日膳食中食物种类和供给量标准(单位:克)
  年龄组  蔬菜    谷类   鱼类、肝类   豆制品/奶    蛋     糖     油     盐
  15~18  600     500   120        250      50     15    10      6
  因此,一个高考学生每天应吃多少食物,家长就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首先应根据考生的特点安排一个比较合适的饮食。比如,一个学生在高考期间,应多摄入一些优质的蛋白质和脂肪,绿蔬菜和新鲜水果。在平时,中学生每天应有450克主食,100克的鱼类和肉类、肝类,2个鸡蛋,150克豆制品,蔬菜500-600克,水果100克,而在高考期间,则应比平时多吃50克肉类或1个鸡蛋,多吃50克水果,因为这些食品所含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和维生素A、B、B2、C可以补充复习和考试期间学生高级神经系统紧张活动下的特殊消耗。
  一般来说,高三学生一天主食(米面类)应摄入450克,具体还可根据身体状况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活动量来决定。鱼类或肉类以及动物肝脏类应摄入100克,另外,还要增加一个鸡蛋,50克豆腐或豆制品,新鲜的蔬菜(绿叶类或黄绿叶类)400克左右,有条件者最好再加250毫升牛奶或豆浆,水果1~2个。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