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文采飞扬法
作者:不详 时间:2008/7/3 18:41:1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722
既然议论这一表达方式可以形象化,那么以使用这一表达方式为主的议论文自然也能形象化。说理而能形象,效果是自不待言的。那么,哪些方法能增强议论文的形象性呢?下面我们结合例文具体评析。
【例文】
给自己鼓掌
①一个人走路,实在有些累,烈日,风雨,泥泞,荆棘……还有那无孔不入的孤独。在那长长的漆黑的夜里,在那茫茫的渺无人烟的荒原上,最盼望的,是一点人的声息。那就给自己鼓掌吧,在那艰难的行程上,在那孤寂的天空下,用自己的掌声慰藉自己干涸的心灵。
②不是喜欢浮躁的喝彩和炫目的鲜花,为自己鼓掌,是为了继续那脚下的路。那路长呀,那路难呀,掌声,还非得是自己的掌声,才能使自己鼓起最后一丝丝勇气。
③会有那么个时候的。你走了很久了,也走了很长的路。风尘爬满了额头,两颊印满了沧桑。你累了,嘴唇裂了,嗓子也哑了,两腿更像是灌满了铅。你看了看,前面还满是泥泞,还是望不到头,还是看不到一个人的影子。你的心动了动,你想找个有水有草的地方,洗洗面庞,润润嗓子,然后躺在草地上歇歇。——为自己鼓掌,用掌声唤回你快要迷失的魂灵。上路吧,你已经耽搁了好一会儿了。
④你又在往前走了,路面宽阔了起来,你看见了很多人,他们也看见了你。他们看见了你的乱发和破烂的满是泥土的衣服。有人在笑,对你指指画画。你终于看见了许多人,然而也看见了许多不想看见你的人。你脸红了,头低下了。——该为自己鼓掌了,你不属于他们,把力气都用在双脚上,它是你借以远航的生命之舟啊。
⑤也会有那么个时候。你已经走得够远了,你甚至到达了一个本来就挺不错的地方。与你心中的那个地方相比,差不了多少,要差也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儿的天空也很蓝,这儿的草也很茂,这儿的小鸟也在无忧无虑地歌唱。你停下了步子,想留下来看风景了。——给自己鼓掌,用掌声唤醒你的记忆:那儿的天空蓝得像海,那儿的草中间还盛开着鲜花,小鸟的歌喉更悠扬婉转。差一点毕竟是差一点,继续你的路吧,你要找的地方还在前头。
⑥掌声该是别人给的,自己给自己鼓掌,会不会……会不会不太好?你不怕?——好,更热烈地为自己鼓掌吧!你觉得有些不好?也没关系。——还是给自己鼓掌吧!在那些需要掌声的时候,在心里鼓掌,一个人用心去听。
⑦你生来就是走路的,生命有多长,路就有多长,你注定付出永久。为了那美丽的地方,给自己鼓掌吧!在自己的掌声中走过风高月黑,走过雨雪冰霜。
【讲评】
这是一篇很典型的用形象说理的文章。它论述的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己给自己鼓劲、自己给自己加油、自己给自己树信心的重要性。把它还原成一般议论文的表述,第①②两段是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奋斗历史上,有时会感到疲劳,有时会碰到困难、挫折、失败,寂寞、痛苦也会时不时地来折磨他,这时最重要的是自己给自己鼓励。第③④⑤段是分别论述在奋斗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出现三种常见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经过一番努力,成功仍遥遥无期,倍感疲惫,想放松、懈怠时,该为自己加油;面对别人对你苦苦奋斗的不理解、对你巨大付出的讥讽和鄙视,该为自己加油;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产生自满情绪时,该为自己加油。第⑥段是变换角度,特地针对怕别人非议的心理,再作鼓动。最后一段发出号召,回应全篇,再次点题。
显然,如果像分析中的那样,其抽象说理的效果远远赶不上作品原文。原文由于运用散文的笔调、形象化的手法来写,文质兼美,色彩斑斓,可读性强,说服力强,的确能引人入胜,能使读者很轻松地既受教育,又受鼓舞。细细分析本文,可看出本文主要用了形象化议论手法中的两种:画面描绘法和设喻取譬法。
所谓画面描绘法,就是在议论文中进行说理时,不是单从理念出发去进行抽象议论,而是着力描绘一个画面,让读者从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中去理解并接受文章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在《给自己鼓掌》一文中,作者围绕论点,描绘了三个典型的情景,从而给读者以美感,使读者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在审美接受的过程中,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情冲击,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开头提到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用的也是这一手法。
所谓设喻取譬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比喻,在这里既指描写时的比喻修辞,也指论证中的比喻论证。《给自己鼓掌》一文中将人生的各种困难、挫折、失败、痛苦等比作“烈日,风雨,泥泞,荆棘”;把经过奋斗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比作到了“一个本来就挺不错的地方”——“这儿的天空也很蓝,这儿的草也很茂,这儿的小鸟也在无忧无虑地歌唱”。
【拓展】
形象化议论除上文所用的这两种手法外,较常见的还有:
漫画勾勒法。就是在说理时以漫画或速写式的笔墨,极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形象,作为一种典型,以显现生活中某些人和事的本质特征,从中揭示深刻的思想,表露强烈的爱憎。鲁迅先生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对叭儿狗的形象(实际是指御用文人)的勾勒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
巧用趣料法。就是议论时巧妙地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寓言、典故、笑话等材料,使论证起伏跌宕,富于变化。使用此法要在故事叙述之后,针对这个故事加以评述,画龙点睛地揭示道理。比如,有人用古希腊西壬岛上妖女诱惑水手,而被水手奥菲斯凭歌喉战败妖女的故事来论述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就来了如下一番议论:“面对妖女的美妙歌声,有三种做法:一是听之任之,被迷惑后投海而死;二是封住耳朵,全然不听;三是用自己雄壮高昂的歌声压倒靡靡之音,彻底战胜妖女。那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显然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只能用健康、高尚、正义的作品去战胜那些‘妖女’,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来占领文化园地,真正能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妖女’没有一席之地,最终退出舞台。”这样的议论就会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形象解释概念法。就是在解释某一概念时不是抽象揭示它的内涵,而是具体列举它的表现,形象描述它的特征。比如,毕淑敏有一篇《孝心无价》的文章。她对“孝”是如此解释的:“‘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再如,年过七十方始写作的美国著名作家赛廖尔•厄而曼在其著名作品《青春》中对“青春”是如此界定的:“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像、炽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设想荒唐情景法。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或为了突出某一道理的正确性,设想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某种现象为事实,以此作为论点的论据。这实际上是一种让步论证,即通过事情的不可能甚至荒唐性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例如为了论述“不管是谁的批评,我们都应一视同仁,竭诚欢迎,而不能因人废言”的道理,鲁迅先生就设想道:“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吧,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这几种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起来使用,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当然,在一篇文章中,形象化议论有时还要和逻辑抽象议论结合,这样可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