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之间,彰显风流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0/7 11:44:0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31
浙西的山比不上五岳的敦厚,凌厉,有的是江南的灵动,秀气。三伏天去浙西,自然无缘单纯得让人心醉的清风,温柔得生怕灼热嫩叶的煦阳;而弥漫的热辣的湿气也在诠释着这灵秀江南性格中的另一面——率真。一如郁达夫,这位面相文弱的浙西才子,“露骨的真率”,浓烈地吐出胸中块垒;文如其人,时逾不惑,早为人夫的他一见当时的杭州四大美女之首王映霞,两周后竟劝人家退婚,并立即热辣追求,其热烈程度丝毫不逊同为浙江的贵公子徐志摩。向来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浙西地处亚热带气候,从东部大洋吹来的暖流浸润着这里绵亘的山,蜿蜒的水。在这盛夏的时节,玉一般温润的气息早已不见,于是你所能感觉到的是,哪怕躲进青翠的竹林,空气依然浓烈似酒。
奇妙的是,浙西的浓夏自有“洞天福地”的去处。被称为葛仙洞的石灰岩洞内,常年维持在十七八度,清凉宜人,诱惑着游人直想招募一批猴子拥戴自己为“齐天大圣”。据说,道号抱朴子的葛洪从广州返老家句容的途中,得遇此福地便乐不复归,一门心思在这洞里修道炼丹。在这山清水秀的浙西,抱朴子老先生心无旁鹜,终日悟道炼丹,或许怡然自得,也未可知呢。
浙西最多的是山,是水。
浙西多山,浙西的公路都是曲折凌乱的环山路,颠簸不堪。在浙西旅游,把自己交给大巴,你就只管在山腰、山脚的九曲十八弯上晃荡着吧。在去千岛湖的路上,行进在回环起伏的山间,始终不能有抱朴子的那份笃定和从容,只觉得憋闷得慌,丝毫不能被车内的冷气解脱。只管望着窗外总是走不出的山发呆。让时光回溯到几十年,甚至百年前,这崇山峻岭脚下的后生们,是否也感觉到憋闷得慌?当他们徘徊在贫瘠的田头时;当他们爬上高耸的山巅,俯视着绿海中鸟笼般的家屋时,内心是否狂乱躁动得厉害,自觉像一只被羁押的鸟儿?山外苍茫交接的地方该是怎样的诱惑啊!近代以来,浙西人不安于身旁山的困扰,纷纷走出去,探寻世外的富贵乡。
浙西水多,繁似星;浙西水美,绿如蓝;浙西水瘦,窄如带。在苏北老家,年少时那里有一条常年流动的河。我那时常常抱膝蹲坐在河畔,瞑想着河水流归的彼处会有怎样的异域风情。走火入魔,终于有一天,瞒着家里追着缓缓的水流去寻觅那个不知名的处所。沿途遇着摸河蚌的他乡孩子,发现河流渐行渐阔,渐流渐急,直至听到轰隆的水声,远远望见壮观的水闸,走近它的瞬间,那动态幕布里迸溅出的颗粒令我心潮澎湃。从那时起,有多少回,瀑布震响在我的梦里。今天见到浙西的瀑布,我才知道,多年前我已和它们相约相知。浙西多瀑布,其中数九咆界瀑布群最为著名。那桀骜不驯的水流颠覆着人们对江南温柔一面的定势判断。瀑布飞湍急下,晶莹如练,熊咆龙吟。百年来浙西的才俊们一如这些激越飞奔的溪流,不甘于一辈子困在刚硬的山圈圈里,背上行囊高调地出门闯练。这里水虽多,但并不盛产鱼类,水至清则无鱼,想必大鱼们都不屑于在这狭窄如带的沟壑里了此一生吧!
在浙西的山水相依处行走,总能发现丘陵的低洼处抖擞着一簇簇洋楼,尖尖的穹顶显耀着自己的欧洲血统。我总以为这失却了当地的本色。山脚下偶尔出现青瓦白墙的老房子,斑驳的瓦片零落错杂,墙面的石灰大块剥落,裸露着黄色的泥巴墙。这些老房子的主人有没有曾经的年少轻狂者呢?想必会有吧!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少,家容不下自己了。但家从来不曾停止对游子的呼唤,年老,有多少游子叹息出最后的烦躁,在山间溪旁搭建一处陋室,宁静地扛上锄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生活便一如那些老房子,在阅尽人间沧桑后,褪尽浮华,一切归于简单和平静。于是,曾经的英雄梦便消散在这江南的温柔乡里。但,你能说这轮回一定是悲剧吗?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