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落尽见真淳——也谈作文中的语言选择
作者:高青二中 刘新菊 时间:2008/10/15 20:53:2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77
读完后感触颇深,尤其是对“最美的就是最朴实的”。忽然想起作文教学来了。反思语文成绩的“不景气”,原因何在?苦思冥想,是否与写作上过多追求语句的华丽有关呢?翻开学生的作文。
“如果说——,如果说——,如果说——”“心有——,心有——,心有——”“它是——,它是——,它是——”“感动于——,感动于——,感动于——”,一连串的排比句、排比段扑面而来。什么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大用特用。大段大段的华美的似曾相识的文字占据了大半的篇幅。聪明者,会运用“据说”“曾读过”等的词语,甚至干脆用引号标出来。为了文章的华美学生是使尽了浑身的解术。
我们不反对写作运用华美的语句,华丽的语言可以增加文采。但是,文章的思想情感、内容尤为重要,语言的华丽只是起修饰作用,只是对内容的表达起辅助作用。而真正的巧妙与精美应该以思想内容为基础。一篇文章,思想内容一般,立意肤浅,过于注重语言的华美,只能是喧宾夺主、哗众取宠。其实,真正的好文章语言未必华美。归有光的文章《项脊轩志》感人至深,可是其语言并不华美。还有袁枚的《祭妹文》文章质朴清新,其抒情艺术更是出于自然。鲁迅的《孔乙己》语言质朴而精练,非常符合人物的特征。朱自清的《背影》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尤其是望父买橘时背影的描写.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可见一篇好文章并不是依靠语言的华美。好的立意、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内容等或许更能打动读者。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其四中用“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来赞叹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写作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多去思考生活,多去品味生活。能够针对自己读到的、看到的、经历的东西写出自己的东西,抒发独到的见解。这样比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追求语言的华美收益会更多。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