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让文学启迪心灵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1/15 10:03:2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87
在王蒙看来,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文学都是一个民族最生动的记忆。是文学使历史变得生动,使历史变得普及。文学把一个民族的记忆固定了下来。
司马迁为了写《史记》,到处搜集资料,所写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史记》的文学性太强,完全有理由相信司马迁并不是有意识地虚构。事实上,《史记》的一些戏剧化的叙述是一种艺术性刻画,具有相当的文学性。比如“鸿门宴”这个故事,就非常富有戏剧性。
《项羽本纪》上有一句话,“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王泣数行下”,是写项羽的哭,如果没有相当的文学功底,根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哭。哭就是哭,写大哭如用泪如雨下,就已经有点文学性了。那么,司马迁为何这样写呢?稍加考虑,就可想到,一滴眼泪慢慢地流出来,这是一行,再一滴眼泪流下来,又是一行。项羽“泣数行下”,说明他哭得不多,脸上的泪痕很“清晰”。如果哭得满脸都是,眼泪就没有行了。由此表现了项羽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也与他的身份非常相符。如此可见,司马迁描写得非常细致,把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刻画得非常到位。
王蒙说,他曾试图将“别来无恙”译成英语,结果发现英语并没有这个词。没办法,现在通常用“Are you ok?”来表示。但是“Are you ok?”与“故人别来无恙否?”所包含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来,文学表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情调。正是有了文学,才让历史和我们走得非常近,甚至有时会把我们“带”进历史,去品味历史的酸甜苦辣,由此也让我们和历史人物产生了共鸣。
王蒙说,文学使历史变得富有魅力,文学唤起了历史的英雄主义,唤起了历史的进取精神,人们通过了解历史丰富了自己的心灵。
文学让爱情变得美好
王蒙的讲座深入浅出,他诙谐地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吴妈是寡妇,阿Q觉得他和吴妈两人挺合适,就向吴妈求爱。一天,阿Q见到吴妈,忽然跪下来说:吴妈,我想和你困觉。不想却引起了灾难性的后果。吴妈寻死觅活,赵太爷更是大怒,说阿Q竟然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要他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并让阿Q写了检讨书、保证书。最后好事变成了坏事。
试想,如果阿Q读过徐志摩的诗呢?见了吴妈后,阿Q就可以说:你是我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我的波心……相信吴妈会多么感动。设想吴妈的文学水平会比阿Q稍微低一点,但吴妈至少可以回应一句:月亮代表我的心。如此,这个求爱不就成功了吗?
王蒙用这样的例子,来说明文学对情感,尤其对爱情的重要。在王蒙看来,文学和爱情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没有文学就没有美好的爱情,是文学让爱情变得更加美好。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文学,包括口头文学,爱情会变成什么样子。
现如今,在媒体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征婚启事。不少征婚的朋友,在自我介绍时,除了说明自己有正当收入、有房有车、无不良嗜好外,还会加上一条:本人爱好文学。男人喜爱文学,在女人看来,这个男人可能会怜香惜玉,至少不会非常粗野。男人一看女人喜爱文学,就会认为她重感情。王蒙说,这是因为文学会升华男女之间的爱情。
浙江绍兴有一个沈园,里面有南宋诗人陆游写的一首词———《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错!错!错!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王蒙说,他曾经给大学女生提过一个建议。他说,如果有人现在正在谈恋爱,不妨让男友读一读陆游的这首诗,再观察他的神色。如果他读了陆游的诗很感动,眼睛有点湿润,那么这个感情可以继续下去。如果他看完这个毫无反应,那就要小心一点,因为这个人很冷漠,冷酷无情,那他对你的感情又能有几分真呢?
在王蒙看来,爱情是无法回避的,文学会使爱情变得更高雅、更美丽,变得也更加富有内涵,一个拥有文化元素的爱情和一个没有文化元素的爱情,有着明显的区别。“情”是人生的色彩,人生的魅力,人生的滋味。而文学是“情”的载体,是“情”的传达、加强、保持、记忆和发展。
文学有助于让人正视现实
古往今来,有不少文学作品,对社会、对人生进行了批判,对社会黑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刻画入木三分。
就拿《史记•苏秦列传》来讲,苏秦第一次外出游说,失败而归。回家之后,全家人都不理他,兄弟嫂妹妻妾皆笑话他:你到处耍嘴皮子,丢掉了饭碗,靠游说想弄到一官半职是不可能的,你不倒霉谁倒霉?为此,苏秦抬不起头来。直到苏秦游说六国成功,佩六国相印,功成名就之后,他再经过自己家门时,他的嫂子甚至老婆,均俯伏在地上,侧目不敢仰视。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他嫂子倒挺实在,回答说这是由于你现在位高钱多。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这不能不令人感慨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通过文学作品的描写一个个活脱脱的势利眼就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通过作品嘲笑社会则更是达到了极点,其中《百万英镑》就非常具有典型性。故事讲的是两个富有的兄弟给了一个穷小子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内凭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赌。结果,这个穷小子不仅活过了三十天,并且利用这张百万英镑发了一笔财,还获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小说通过穷小子的种种“历险”,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思想进行了讽刺。作者勾勒出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如同一幅世态讽刺图,令人忍俊不禁。
王蒙认为,文学揭露人情冷暖、社会黑暗、悲惨世界等,并不完全是因为文学家尖酸刻薄,而是因为文学家有一种理想主义,无法容忍社会生活中庸俗不堪、金钱至上的势利眼,因此就用最尖刻的方法来嘲弄、讽刺、挖苦,通过这种方式,对人们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
再如有些女作家,她的作品里面特别喜欢揭露男人的虚伪。看完她的作品,人们会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好男人,各位姐妹千万不要相信任何一个男人。应该说,她的观点是很偏激的。但是另一方面来看,是不是也可以从中感觉到她多么期待一个正直、真诚的好男人在她的生活中出现呢?
因此,王蒙强调,对文学作品里面的那些批判性的东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说,作家大多是理想主义者,但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所以他们总是以理想批判现实。他们的表达是夸张的,期待的却是真诚的,那是对光明的期待、对乐观的期待、对真情的期待。从这个角度来讲,文学中世态人情的描写可以让我们认清现实、正视现实,从而按照我们的理想改造现实。
文学让人更加热爱生活
正如事情有正反两方面一样,还有许许多多文学作品是对人生的肯定、对青春的肯定,其歌颂生命、歌颂世界、歌颂人生、歌颂爱情、歌颂普通人的每一个日子……
对此,王蒙表示,文学能够让人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文学表达了人对世界的一种美好感受。阅读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会让人的内心充满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向往,对人的心灵净化和健康成长会起到积极作用。
这样的文学作品其实不在少数。像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句诗不知鼓舞了多少人。王蒙说,在他身处逆境的时候,李白的这两句诗就给了他很大的鼓励。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样脍炙人口。苏东坡还有一首词,王蒙也非常喜欢:“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大意是,不要老想过去的事,尤其是那些不顺心的事情,如今还能做诗,还能喝酒、喝茶,应该快乐,应该高兴。苏东坡的这首词,让多少人重新认识到了人生的快乐所在,如果不是文学作品,又有谁能够简单地说清楚呢?
在王蒙眼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真诚地歌颂世界、歌颂人生。由此,他的作品感动了一大批读者。受泰戈尔影响,冰心的作品也大多反映的是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她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山头独立,宇宙只一人占有。尽管这只是她的幻想,但我们可以深深地感觉到,这是诗人希望能克制住自己的野心,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
还有许多文学作品表达了一种超脱、豁达,一种自我安慰,一种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王蒙说,我们不能只看到文学里批判、愤怒、痛苦的一面,还应该同时看到文学给我们的力量、爱心、快乐、喜悦的一面,从而激发我们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王蒙表示,尽管文学对于人的心灵的启迪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但最终文学给我们心灵的启迪是智慧、是善良、是对生命的歌颂、是对我们自己人生的珍重。“文学能够让人清楚地感受到人生的滋味。尽管每个人都在活着,但是一个懂文学的人,一个爱文学的人,他对人生酸甜苦辣的理解总会比不懂文学的人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