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体验式”作文评讲探究

作者:不详  时间:2009/2/1 5:53:2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26
  “六步体验式”作文评讲探究
  作文评讲作为作文“写后指导”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现写作问题,总结写作经验,积淀写作技巧,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而言无疑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果教师在这一阶段中疏于指导,或评讲不得其法,作文训练的目标与意义终将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学生也只能是写而无获,作而不进。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每次作文评讲的条理性和实效性呢?如何才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写作欲望和创作热情,使其真正品尝到成功作文、快乐作文的写作乐趣呢?笔者以为,“体验式作文评讲”不失为作文写后指导的一种有效评价方式。下面仅以议论文的评讲为例阐述其法。
  一、“金榜”留名——体验成功
  作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启示我们:作文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写作进步、动态发展,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增强其写作水平与技能。因此,作文教学评价是肯定学生创作成果,鼓励学生首创精神的重要手段。在作文评价中,如果我们能敞开尊重劳动成果、正面肯定为主的博大胸怀,坚持有点有面、兼容并包的评价原则,既对那些光彩照人的佳篇美文予以关注与品尝,也对诸多在选材、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颇有亮点的细节给予注目与赞许,则学生成功体验的获得,写作价值的实现,必然会点燃他内在昂扬的写作激情与自我超越的进取火花。在议论文评讲中,我综合学生的批改结论和自己的评阅意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表彰公示:最佳改手;提纲素养;佳作荟萃;标题亮文;选材新颖;论证有力;结构严谨;文采斐然;书写工美。据统计,全班80人中,总共累计上榜者91人,即使一次性表扬者也有60人,上榜率达75%。清晰而有力的数据表明,只要我们怀揣一颗感美、识美的敏感心灵,开启一扇真诚与宽容的欣赏之门,作文教学“沉默的不再是大多数”,关注目标也不再是少数写作精英。
  二、赏幽咀微——体验尊重
  尊重既是一种社会交际中人人应当恪守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可贵精神,也是语文教育教学中,体现师生、生生平等、民主关系,彰显学生语文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式。对于劳心费力,过程艰辛的写作而言,尊重学生的个性创作精神和思想,尊重学生敢于尝试的创作手段和形式,尊重学生“吾手写吾心”的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应该自觉地内化为我们的写作指导思想和作文评价理念。在作文评价中,我们应高举着“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何须多?锦绣片断显风流,一枝独放也是春”的开放而平等的人文精神火炬来照亮那些被人漠视的细节,来审视那些可圈可点的亮光。在这一评价环节中,我让那些在立意、选材、表达、结构等方面凸现局部亮点的文章作者登台亮相,并朗读展示其作品。如此次作文中,《论自信》、《论失败》、《近墨者未必黑》、《话说苦与乐》等都是整体虽有瑕疵但语言不乏文采、饱含哲理的“星星之火”。在细节赏析中,我们尤其应当关注那些长期作文信心不足,写作状态低迷,而又很少公开自我表现与展示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写作价值最需要被认识和发现,他们的人格尊严最需要被浇灌与呵护,他们的作文潜能最需要被发掘和培育。对他们小心翼翼地尊重其实就是对写作水平居于中下状态的最广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尊重。
  三、佳作展示——体验交流
  作文教学的最直接目标,学生写作的最美好期盼,就是能写出一篇篇文从字顺,立意深刻,内容充实,结构严谨的文质兼美之文。因此,对于写作中涌现出来的珠玑之文,生长出来的文苑幼苗,理应热情洋溢地赞赏与褒奖。不过在佳作评选和荐举中,应当力避“首映效应”和“光环效应”的个人主观情感的干扰。在相同的条件与标准下,应当优先选用品读那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新人新作。本评讲环节可分如下三个步骤:
  1、朗读发表
  即让佳作作者上台声情并茂地宣读自己的作品,使其再一次深刻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以及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注目和歆羡的愉悦感与自豪感。无疑,这种荣耀与风采将会进一步蓄积作者望尽天涯、更上层楼的无穷能量。同时,这一阶段的朗读也是下一阶段读听互动的铺垫与基础。高考资源网k.s.5.u.com
  2、答听者问
  首先由台上佳作朗读者回顾、讲述自己在本次作文中的一些感受与体会,经验或失误,再请台下学生或老师就自己感兴趣的作文话题提问进行面对面的推心置腹地交流与碰撞,如怎样立意,如何选材,采用何种文体,借用何种结构等。在一问一答,上下互动的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探讨写作问题,交流写作心得,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现场评价的热情,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感悟能力。
  3、美文导读
  不可否认,尽管被推荐的优秀作品,亮点频出,堪称借鉴范例,但文章并非尽善尽美,其中也客观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部分“写作高手”的作文水平,同时也为了大面积提升其他大多数写作水平偏低的学生的作文能力,师生也可通过各种渠道搜寻一些同题优秀作文或具有相同能力训练点的同类佳作来作为彼此共同研究、品尝的作文精神大餐,而学生则在观照自我、扬长避短的进一步交流、借鉴中得到更大程度的跃变与发展。如在两位同学朗读完《谈读书的苦乐之境》、《良药何必苦口》两篇佳作并进行读听交流后,我又和学生一道品读赏析了《向阳花木难为春》的高考佳作,而文中事例论据点面结合,事理分析正反对照的论证艺术和手法正是此次作文训练中相当一部分作品所缺失的。
  四、总结反思——体验自省
  写作是一项个人主体意识强烈、情感色彩鲜明的高级心智活动,而且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想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在大量读写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写作个体不断地反思总结,再以写作理论来指导写作实践的模式来实现,即由感性写作——理性反思——感性写作,此外别无捷径可走。
  1、学生反思
  传统的作文评讲一般大多由教师根据批改来发现问题,总结得失,并在课堂评讲中进行阐释和解析。虽然这种讲评模式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作文的症结,并能收到一定的实效,但这种包办代替、唯我是听的做法忽视了作为创作主体的学生的存在,湮没了他们最本真、最丰富的写作体验和批改感受。无疑,这种以教师代学生,以一言代群言,以外导代内省的评讲方法虽然看似节约了时间,操作也简便易行,但留给学生的只能是冥然兀坐,水波不兴。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依据上一阶段宣读的佳作和推荐的美文,再联系自己的文章来对比反思,找出个人写作中的闪光之处和主要问题,或联系自己批改的体会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点与总结,然后轮流发言,各抒己见。事实证明,这种放手发动学生,集思广益的作文反思方式,不但能更真实准确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也能更进一步激活学生内心“求真、向善、爱美”的写作竞争意识。
  2、师生总结
  学生写作主体的总结反思固然重要,但老师的宏观指导和平等首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视。在学生个性化的反思内省基础之上,若再辅之以老师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的精要点拨,学生写作中的主要问题和弊病便呼之已出、暴露无遗。如在此次“作点辩证分析”的议论文写作中,我和学生总结提炼出如下一些应当警醒的“硬伤”:惯性写作,文体错位;空洞说教,事例不足;材料冗长、混用叙述;厚古薄今,论据乏力;顾此失彼,偏写一端;逻辑混乱,思路不明。
  3、技巧积淀
  既要一针见血地发现写作问题,又要能及时有效地化解问题,因此写作理论知识和作文技巧的积累显得尤为必要。如何高效提要和快速识记作文写作知识呢?我认为,编写写作歌不失为一种可行易用的尝试,即学生或教师借用朗朗上口、简明易诵的诗歌形式把写作中总结、感悟到的一些写作要领或作文技法予以梳理、归纳,使之内化为自己宝贵的写作经验并熟记于心,进而写以致用。如我在议论文写作技巧积淀中这样为学生吟唱道:写作歌(议论篇)/标题亮丽一半文,论点论据两类型。/善列提纲保条理,议论为主定文体。/道理事例不分离,材料使用须简明。/历史现实来作证,辩证分析两面看。
  五、教师试笔——体验“下水”
  在平常的作文评价体系中,教师一般是以旁观的“评委”的身分出现,其职责和作用也多在学生作文完成后的批改和讲评中得以显现。事实表明,如果教师在作文演练中仅以客观的“裁判员”角色来定位,而不以激情燃烧的“运动员”身份来“参赛”;如果仅以纯粹的写作理论标尺来纸上谈兵地指点学生文章,而不以鲜活生动的写作实践体验来检阅、充实自己的作文评价理念,那么教师的指导或评价难免肤浅乏力甚至隔靴搔痒。反之,如果教师能把自己的指导角色或评价地位向前推移,勇于“下水”,和学生同时起跑,同题写作,一起品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一起感受写作中的得先顺逆,这种以身作则的为文风范,严谨求实的写作态度不但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和感化,而且也增强了教师批阅和评讲文章的针对性、有效性,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教师作文指导水平的提高和师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双赢局面。在此次议论文写作中,我也勇入“虎穴”、身体力行地创写了一篇“下水”作文《常乐者不知足》,并在作文评讲中与学生一同品评交流,分享写作甘苦。
  六、广义发表——体验快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乐写是学生写作心境的自由舒展。作文之乐的内涵不外乎两点,一是写作过程的乐,一是写作结果的乐。如何才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并使二乐并生呢?我想以评价结果的乐来牵引、激励写作过程的乐,不失为一条求乐之捷径,而广义发表则是能让大多数学生咀嚼品尝写后之乐的事半功倍之策略。它可以包括:
  1、家庭读评——让亲情鼓励我
  家庭语文教育作为整个语文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学校语文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广泛拓展,其地位与作用不可等闲视之。在作文评价系统中,如果能适时适度地拓宽评价的空间和范围,丰富评价的主体和渠道,把家庭也纳入到学生作文评价的体系之中,使学生的作品让其父母长辈或其他亲朋好友品评、批阅,这种来自真挚而深沉的亲情地认同和鼓励必将极大地满足学生内在的自我价值感与生命归属感,从而潜意识地激发起他们创作的快乐和再次跨越的冲动。
  2、板报张贴——让同学欣赏我
  目前不少学生存在这样一种剑走偏锋的作文学习观,一提借鉴就非“满分作文”莫属,一谈作文技巧就大言“作文秘笈”之类,其实大可不必如斯。与其好高骛远地膜拜仰视可望而不可及的极品作文,不如眼光向下,认真读读自己身边可资效法的典型例文。每次作文评讲后,挑选一些颇具代表性的佳篇丽段让学生工整、清楚地抄写出来张贴于室内外板报,让全班同学和老师或全校师生来拜读我的作品,欣赏我的才情,这种广泛传诵、实实在在的快乐体验是任何满分作文或作文宝典的功效都难以企及的。
  3、媒体上传——让公众认识我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现代学生大多拥有属于自己的网上天地。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活他们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每次作文完成后,不妨建议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大胆地上传到QQ空间,个人博客,主流语文网站或者一些网络文学园地,个别优秀的还可以投寄给其他一些报刊,在社会公众纷纷认识我这一心理暗示作用的刺激下,学生个人自信力以及被公众认同的快乐感再一次被得以巩固与强化。
  4、“编书立言”——让文字记录我
  一次作文的写作既是语言符号的组合与剪辑,也是思想与情感的融汇;作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不仅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也是生命中放飞梦想、追求完美的人生历练,作文中丰富多彩的生动素材其实就是我们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影子,从文中流淌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溪流汇聚成我们一路风雨、一路豪歌的前进足迹。作文评讲后,如果能把全班学生作品及时收集整理,装订成册,并题以优雅的“书名”和精美的小序,让自己跳动的文字记录个人的成长,让他人多情的目光见证青春的奋斗历程,则为文的惬意,成长的乐趣尽在方寸之间、尺牍之中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