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改进批改作文形式,学生尝试评价作文乐趣
作者: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第十二中 薛苗 时间:2009/2/2 20:40:5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067
关键字 作文评价 引导 学生互改 学生自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初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教师可创造条件、创设机会,给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应该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批改作文的实践活动,而真正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语文教师传统的精批细改的作文评价形式,只强调教师的详批详改,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造成学生厌写、厌学,教师难教、厌改且效率低下的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认识不足,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以至于学生丧失了写作兴趣和热情。可见,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积极地参与。因此,新课程还强调语文教师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我认为,教师在认真准备的前提下,可按“简要总评——分组互改——全班评议——自己修改——”这四个环节进行。
教师课前准备:
(1)由于面对的是要中考的学生,我特意打印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每个学生人手一份,贴在自己作文本的前面,作为自评、互评作文的标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引导学生能依据作文审题、立意、选材、表达等要求,对作文进行评价。
(2)让学生互评作文之前,教师一定要先浏览学生作文,确定评改重点。将学生的作文初稿浏览一遍或浏览一部分,了解作文初稿情况,根据训练重点和普遍问题确定重点指导评改的方面。
一、简要总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添、减、调、订。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事物。教师先对全班的作文做简要总评和提示,要提醒学生:他们的作文可能在这些方面出现了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明确评改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这些方面,下面的评改也就有的放矢了。学生在批改时应结合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就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习作的传统做法,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分组互改
每四人一组,指定一名组长,但要考虑到优差生协调,每组至少要有一名较认真、作文水平高的同学,来带动本组其他同学,此外还要注意男女生的搭配。组分好后才是小组互改,可让每一篇作文在同一组的四人中轮流批改。关于批改,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批,无非向学生说几句提示的话,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该怎样想才对,该怎样写才好……所谓改,无非给学生示范,那样想不合适,那样写不妥当,一定要这样想这样写才对头”。首先从字词句篇入手,每人对其中的错别字、病句及精彩语句和段落进行圈点勾画予以评价;其次要求学生批注。如在一篇叙事的作文里,如果缺少了必要的环境描写,就可批注“缺少环境描写”。又如在一篇写人的文章里,根据需要,应有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或心理描写等,如果缺少,可以在相应位置批注“此处应有语言描写(或其他描写)”等字样。再如在叙事写人的习作中,缺少议论抒情或深化主题之笔,也要批注出来。然后组内讨论,交流感受,品评语句,评出最佳文章;最后还要找出作文中的闪光点和创新点,根据参考评改等级标准及相互讨论情况,写出评语,提出修改建议,评出等级,成员签名。
三、全班评议
在学生自评与小组评议结束后,由小组推荐或个人自荐数篇习作参加全班交流评价。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也参与其中。由作者先读文,然后全班同学随机点评,点评时要求不重复别人的观点。这时学生们发言都十分踊跃,既有对优点的肯定,也有对缺点修改的建议。学生、老师在真诚、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参与,形成互动性评价。这种全班交流的评价参与面广,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思维的碰撞中会闪现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灵感,精彩纷呈,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习作评价的需要,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四、自己修改
在评讲结束后,学生应趁热打铁,根据评讲情况紧接着自己动手修改作文,将修改后的作文誊写到作文本上。第二天将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一起交给老师。在自改中,我的要求是:达到评讲基本要求的作文可在原文上修改,未达到基本要求的要重起炉灶。在这几次自改作文的实践中,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了自改可采用“添、减、调、订”四种措施。“添”,就是添加与中心有关的句段及材料,使文章内容充实饱满,结构完整;“减”,就是删去与中心无关或重复啰嗦的地方,使文章语句简洁生动,内容集中;“调”,就是调换语句及句段段的位置,文章的结构合乎逻辑,内容能更加顺畅的表述;“订”,就是订正作文中的错别字。在自改过程中,教师要对作文水平较低的同学给以具体指导。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的实践,改正作文中的问题,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了写作水平。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过关,个个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对自评自改后仍有问题的作文,还应进行必要的“师评”指点。总之,通过改进评改形式,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此外,批改形式的改进,可大大减轻教师批改作文的工作量,使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 王文芸的《让作文评价的主体回归》2005年第12期《语文教学通讯》第48页。
3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出版1980年10月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