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下的一种极度尴尬

作者:崔秋雷  时间:2009/3/16 16:26:3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31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体制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一直徘徊在应试主导和素质主导之间,在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根本目的还没有彻底搞清楚的大背景下,在素质教育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加有效的实现载体和路径的前提下,应试教育依然在素质教育“大旗”之下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
  如此,在应试教育之下便产生了一种极度的尴尬之事。且看,笔者为列位看官所描述的真实的状况。
  小学生真正放学的时间大约是在晚上七八点钟。为什么这么晚呢?是学校给学生们增加了过多的学习负担吗?非也。这是因为小学生从学校的课堂中走出来,又直接走进了社会的校外“补课班”。校外的“补课班”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两种,一是具有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手续的正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二是根本不具备办学资格的“黑班”。前者收费较高,教师水平也较高(一般都是名校的老师),后者收费较低,教师水平一般(一般都是大学在校生)。
  家长们为什么要花费额外的钱和时间精力去为自己的孩子增加学习负担呢?原因很简单,学生去校外“补课班”学的是新课程和得高分的方法与技巧。也就是说,那么多的学生去校外“补课班”就是为了将学校里的课程提前学习一遍,另外再吃点“小灶”以便在学校的考试中获得高分。如此,经常参加校外补课的学生在升学考试中便能增加出类拔萃的机会。
  但是,这样的做法会直接产生两大问题。一则是只要存在部分学生参加校外补课的事实,就会逼着其它学生不得不补课,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补课,家长心理上便会产生严重的不平衡,于是“砸锅卖铁”也要为孩子拿钱去补课;二则是学生们由于在“补课班”上提前将学校里的课程学习了一遍,于是在他们上课的时候便不再认真听讲,并且吵嚷着“已经会了”,而没有参加校外补课的学生便吃了大亏,学校老师的教学课程也相当的不好进行了,因为在同一个班级存在着一部分学生“已经会了”,另一部分学生“还不会”的现象,无奈之下,学校老师也极力地劝导广大家长掏钱去为孩子进行校外补课,有的老师干脆自己也办起了“补课班”。
  这样,催生了一大批的校外“补课班”,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行业链条。学生不补课,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课程,学生补课,直接提升了家长的教育支出,然而补课并没有真正提升学生的素质,并且,学校教育资源被严重地稀释了,而社会市场化的教育机构却以此为“谋利”途径和工具。
  学生增加了额外的学习负担,累成了“小眼睛”和“小罗锅”,家长叫苦不跌,左右为难,学校和老师也是深有苦衷,教育主管部门也在“堵”和“疏”之间难以决策,只能维持现状,默认“潜规则”。
  这就是应试教育大背景之下的一种极度尴尬之事。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wjfzdyqyi 于11-05 14:08发表评论: 第1楼
  • pycTxJ a href="http://yypoklousyuc.com/"yypoklousyuc/a, [url=http://aqimgpbfldhx.com/]aqimgpbfldhx[/url], [link=http://rahgtgwdfnoy.com/]rahgtgwdfnoy[/link], http://ooeqhdgnezn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