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教学在高中依然是项重要的任务

作者:佚名  时间:2009/4/18 22:17:0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48
  学生经过小学初中九年识字识词,初步掌握了一些文字、词汇知识,这时的字词教学理应采用更科学更高效的方法。 
  1、定量法。语文教学历来属于一种模糊教学。哪个阶段教多少字词,教哪些,教到什么程度,缺乏定量。向来是因人而异,各行其是,可多可少,可深可浅。这种随意性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也是种失误。这使学生觉得多上几节,少上几节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多上了感觉不到收获,少上了意识不到损失。数理化误课一定得补,语文课误了懒怠补。在字词教学上改变随意性的办法就是定量。小学初中识字量是2500和1000,即现代汉语一级常用字、次常用字。高中也是1000字,要求四会:读写讲用(文言常用字不要求用)。另有文言生僻字200个,只须随文会读,了解词义即可。词语,高中6册“词语表”列683个,文言实词480个,文言虚词26个共计1189个。文言词语要求读写讲三会,其余达到四会。落实到每课,变模糊为精确。全部字词整理成资料,做到教师心中有底,学生心中有数。 
  2、卡片法。确定字词是明确目标,实现目标重在方法。可以自制卡片,利用废钢笔杆磨成圆形打孔器打装订孔,用台历架保存活页卡片。每课生字、通假字、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语、词类活用、名言成语、文学常识等分类整理成资料,每册或六册讲完,可按册或按类按音序排列。学期学年,会考高考,以便复习翻检,多快好省。将来搞研究,积累资料也用此法,终身受益。 
  3、字族识字法。小学字词教学采用单字单词教学,这是必经的阶段,学生掌握了3000常用字、相当数量词语,学了汉字形声字规律、构词规律后,应该利用这些规律去学,如同化学上利用元素周期表认识元素一样。比如: 
  《风景谈》一文出现“百无聊赖”、“浅濑“、“癞头”、“万籁俱静”一组词语,由“赖”作声旁组成4字。字义由形旁决定。再补充《天山景物记》中“旱獭”,《包身工》中“懒虫”两个读音特殊的,这族形声字就全掌握了。 
  一册《廉蔺列传》有“璧有瑕”,二册《土地》有“遐想”,三册《病梅馆记》有“安得使余多暇日”。将一族xiá字放在一起记,瑕,玉上的斑点:~瑜互见/~不掩玉/白璧微~;遐,表遥远:~迩闻名/~思迩想/~想联翩;暇,空闲:自顾不~/无~顾及/意~甚(《狼》) 
  字族可延伸到课外。《雨中登泰山》有“碰着嶙嶙的山石”,把“línlín”这族词都找出来: 
  嶙嶙,嶙峋的样子,可形容山石:怪石嶙嶙/礁石嶙嶙,人瘦:瘦骨嶙嶙。 
  辚辚,车行声:车辚辚,马萧萧(杜甫《兵车行》)。 
  粼粼,形容水石明净:白石粼粼/碧波粼粼。 
  潾潾,形容水清:潾潾水波/春水潾潾。 
  附带其他lín字: 
  鳞,遍体鳞伤/鳞次栉比/鳞波荡漾/一鳞半爪。 
  麟,凤毛麟角/麟凤龙龟/麒麟送子。 
  膦,瞪眼看:鹰瞵鹗视。 
  磷,非金属元素:磷光闪闪/磷火幽幽。 
  遴,谨慎选择:遴选人才/遴派/遴聘。 
  凡“粦”族字一律读lín,学生只依形旁推断字义,9个lín字,21个词语,学生掌握得轻松,老师教得愉快。 
  4、温故知新法。机械记忆是靠多次重复达到记忆的方法,也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记得慢,但记得牢。学生年龄越小机械记忆能力越好。利用学生年龄上的优势,对重要的基础知识反复讲解,以加深印象,牢固记忆。只要学新知识,就要联系已学知识,又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叫温故知新吧。 
  比如,现代汉语中“非常”的常用义是“十分、极”。文言文中常用义是①异乎寻常,②突如其来的事变,第一册《游褒禅山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是前一种含义。第二册《鸿门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是后一种含义。《五人墓碑记》有“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谭嗣同》有“仆与足下同受非常之恩”,每逢讲到非常一词时,就联系过去所学进行比较,多次重复讲解之后,举出司马迁《司马相如列传》中的句子“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异也”,学生自然就想到学过的例句,豁然而解。 
  初中《桃花源记》学过“屋舍俨然”,是形容整齐的样子。高中第三册《祝福》:“四叔俨然地陪着”是形容庄重貌。第三册〈雄关赋〉:“俨然是一位身把重关力敌千军的守关武士”,第四册《促织》“俨然类画”,很像的意思。一个高明的老师,教“俨然”一词,宜联系很像、整齐、庄重严肃义,并让学生注意分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5、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法。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是讲教知识与教能力的关系,是讲有限的课堂教学与无限的知识间的辩证法。课堂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点一滴,知识却是无边的海洋,给求学若渴的学子一杯一瓢,莫若教学生在海洋遨游,学海泛舟。 
  《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有“不可等闲视之”,等闲作平常寻常解,如等闲之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那么,下面几句呢?: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②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③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把疑问留给学生,指导他们寻找答案。自己攀上知识之树,摘的果子会醉人的香甜。学生有了求知欲、解题方法,会向纵深开掘,横向联系,而不仅仅满足于课本。 
  《孔雀东南飞》中“东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是东西左右植松柏,东西左右植梧桐,叫互文见义。只要掌握了这一规律,那么,文中“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琵琶行》的“主人下马客在船”,《木兰诗》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不也能解释了吗? 
  文言中的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定语后置等,只有讲清了原理,学生才能掌握规律,熟悉方法,举一反三,根据已知推断未知。这就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能力的训练了。 
  6、词语释义规律法。准确解释词语,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除了培养学生勤查词典的习惯外,还应讲些解词方法。解词是有规律的。口语解释书面语:遐迩,远近;普通话解释方言:靓,漂亮;通俗的解释难懂的:晦暝,昏暗;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否定式解释:腌臜:脏或不干净;现代的解释古代的:於菟,老虎。 
  有的词语须从分析结构,弄清语素含义入手。中肯:支配式,肯,肯綮,即筋骨交接处,《庖丁解牛》中有“肯綮之未尝”,中肯就是正中要害,喻抓住关键。寒暄:并列式,问寒问暖,见面时的客套话。昼夜勤作息:并列式偏义复词,词义偏重于作,即劳作、工作、干活。蠡测:偏正式,以蠡测海的略语,蠡就是瓢,名词作状语,用瓢量海水,喻浅见揣度。秋水:喻明亮的眼睛。巾帼:用古代妇女头巾发式代指妇女。 
  汉语的词,不论是单纯词合成词,不论是语法式构词,还是修辞式、拟声式构词,不论是词的本义,还是引申义,尽管复杂,毕竟是有规律的,只要学生运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多数词语还是大致能解释出来的。这些构词规律了解得越多,解词能力越强。 
  再如“黯然、怡然”类附加式合成词,汉语中大约有200多个,《现代汉语词典》收154个,高中课本出现109个,其中有20个词典中没有解释,怎么办?这些词多数是形容词、副词,少数连词。凡形容词词义多由实语素决定,“然”只表示“……的样子”:悚,害怕,悚然,害怕的样子;怃,失意、失望,怃然,失意失望的样子。掌握了这规律,即使词典没解释的“渺然、隐然、惙然、翘然、洞然、宽然、冥然、悯然、瞿然、皭然、怵然、傫然、烨然、窃然、皇皇然”等词,学生根据实词素的含义,也明白大半了。 
  汉语中有类重叠式词语,袅袅(AA式)、麻麻亮(AAB式)、黑魖魖(ABB式)、夸夸其谈(AABC式)、天网恢恢(ABCC式)、踉踉跄跄(AABB式)、毛里毛糙(A里AB式)。学生常问重叠部分怎么讲。不同形式的重叠词语与语义间也各自有对应规律。如AABB式形容词居多,也最复杂,高中课本出现了110个,分两种。一种是AB式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程度加深或情状纷繁;一种是AABB式构词,表示“……的样子”。 
  语言是极其复杂的,我们只有从大量的语言事实中发现其固有的规律,利用规律,才能简化词语教学,以简驭繁,收事半功倍之效。 
  7、据义定音法。多音字的读音,是字词教学中的难点,考试中的热点,字词教学的重点。怎样确定多音字在文中的读音呢?规律是:以义定音。汉字形音义有对应关系。字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是确定的,义变则音变,所以辨明字义词义即能确定读音。比如: 
  ① 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 
  ② 不免搀和着些铁臼上磨下来的铁屑。 
  ③ 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澄清”有形容词、动词两种用法。动词义是使液体杂质沉淀,变得清澈、清亮、干净,读dèngqīng。形容词义是指液体清亮不混浊;形容词也可用作动词,是使变得清明,多用来比喻肃清混乱局面,弄清事实认识等,读chéngqīng。例①是形容词用法,当读chéngqīng。例②中“和”的动词义有两音:huó、huò。读huó,指搅拌揉搓按压等动作,使匀,像和面、和泥。读huò,指几样东西搀杂在一起,像和药、和糖、土里和沙子。说颜料里混进了铁臼上磨下来的铁屑,当读huò。但是“和”与“搀”组成“搀和”一词时,并不读原音,而是读轻声huo。龟裂片的读音,不只取决于词义,首先取决于结构。如结构是“龟裂∕片”,龟裂是指皮肤因寒冷干燥裂开,读jūn,龟同“皲”字。而文中是说“裂片”好像龟甲,那么结构当为“龟∕裂片”,龟自应读guī。 
  以上高中字词教学方法探索,是想教学少点盲目,多点科学。想教得巧妙点,学得轻松点。千虑一得,就作为给素质教育的美芹之献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