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读名篇,析试题,勤操练

作者:汪向明  时间:2009/6/1 16:35:4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510
  大作文一直是各类语文试卷的重头戏,分值也在整张试卷中所占比例最高,因此,考生都十分重视对大作文的复习准备。建议考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做好这方面的复习。
  通过阅读学习布局谋篇
  阅读对写作的指导意义不言自明,古人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熟读唐诗”强调的是要仔细读、反复读;“三百首”强调的是要有量的积累。我们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精心编就的,其中还不乏名家名篇,我们通过反复诵读,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看看这些范文是如何组织安排的。我们课文中的《风景谈》《简笔与繁笔》《象与蚁的对话》等都有很强的借鉴性。
  这里以《简笔与繁笔》为例具体看看名家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课文第1段起首句即提出中心论点“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进而又阐述“文章的繁简又不可以文字的多寡论”,引出“简笔”与“繁笔”。第2段至第4段分别就“简笔”与“繁笔”,先后各列举2个例子论证“简”和“繁”需要根据具体的表达需要来安排,不可一味强调“简”与“繁”。第5段再引文艺理论家刘勰的名言说明“繁简”的标准。最后2段从现实意义看提出“文章要提倡简练”这一论点的重要性。类似这种“摆观点、举事例、作对比、引名言、得结论” 的课文是最值得考生借鉴的,也是考生最容易模仿的。
  除了课文以外,诸如《文汇报•笔会》《新民晚报•夜光杯》等报纸副刊上的美文也是我们很好的阅读对象,这些文章一般篇幅短小,常常从一件小事起笔娓娓道来,对引导考生学会观察生活也有启发,同时,提倡用报纸的新鲜时文作为阅读素材,还能陶冶考生的文学情操和艺术素养。
  通过试题领悟命题方向
  从近年来“三校生”高考作文试题来看,注重结合“三校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通过试题内容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总的命题方向。
  让我们具体分析近5年的作文题,看从中我们还能得到那些启示。2004年的材料是苏格拉底要求学生每天甩手三百下,坚持到最后的人只有柏拉图。材料的含意很明了,对于智者的建议(正确的方向),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成功者,提倡持之以恒。2005年的材料是一个先后做过多种工作但都失败了的女孩,她的母亲却以“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的理念帮助她取得了成功。这则材料提出了一个正确定位的问题。考生可以围绕正确的专业定位、不要被摸索过程中的失败所击倒和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样几个方面来写。2006年的材料是毛竹在地底下悄悄地壮大着它的根系后急速生长,并在几个月内直入云霄。考生应该从“打好扎实基础”“注重平时积累”等方面立题,结合自身实际来完成这篇作文。2007年的材料是“有人说,人生有两种不幸,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心满意足。”
  这则材料提出的两种不幸就是两种错误观念,就是两个靶子,让考生去议论评说为什么既不能“万念俱灰”,又不能“心满意足”进而阐述这样一个道理:人生不但要有理想目标,而且要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理想目标,才能不断进步。2008年的材料是一个中职生通过三年学习,产生了从“一声叹息”到“满腔热情”的转变,要求考生以“明天同样精彩”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材料说明社会有分工,每一种职业都必须有一些人去做,并且,每一种职业都有成才的机会,也都有可能成功。
  “坚持正确理想、注意准确定位、打好扎实基础、保持不懈精神、永远看到光明,创造美好未来”都是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是近年“三校生”高考作文试题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考生要从正确认识自身的身份、密切联系自身实际、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等几个方面,去做好相应的准备。
  通过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好文章从来就是改出来的,“熟能生巧”说的也是需要不断实践。我们通过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名家名篇,学习了他们布局谋篇的技巧,还要自己多动手勤加训练,才有可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纸上谈兵是必定要失败的。通过对近年来“三校生”高考作文试题的分析,领悟到了联系自身实际,围绕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是大体的命题方向,我们就应该就用这些试题或者模拟这些高考试题自己命题,动手写几篇模仿文章,请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为自己的文章把把关,提出重写或修改的意见,然后按照老师的意见进行重写或修改,不惜修改多遍,直到比较满意为止。
  在修改的过程中,自己对照课文的范本,结合老师的意见,想想自己的毛病究竟出在哪里。是主题没有把握准确,还是结构不合理;是例子缺乏说服力,还是论证过程不当;是语句罗嗦,还是有一些病句;是出现了错别字,还是书写潦草……总之,要明白自己的文章是在什么地方除了毛病,我们又如何去进行修改的。出现过的错误,在以后的写作中尽量避免再次出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也是“熟读”了经典名篇之后,还要“吟”,
  也就是写的实践,意为文章只有反复去读去领悟,再加上不间断的写的操练,读写的技巧才会逐渐提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