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及其语法特征
作者:余林 时间:2009/6/13 17:43:1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112
1.“把”字句的定义 由介词“把”字跟名词组合构成“把”字词组,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这种结构就是用介词“把”字把句子中的动词的受事提到句子前面,加以强调突出。大多数“把”字句表达的是一种结果,当我们要表达致使某种结果产生时,我们往往选择“把”字结构。(1)把衣服洗。不成立(2)把衣服洗了。(有结果——做了此事)(3)把衣服洗干净。(有结果——干净)(4)这活把我累。不成立(5)这活把我累坏了。(有结果—— 累坏) “把”字结构表示由于特定的动作行为手段,被作用的客体、处所等等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情状。邵敬敏先生早在其《“把”字句及其变换句式》(1985,是邵先生的硕士论文好像)中就说:“凡可以带结果补语或结果宾语的动词,都有可能构成‘把’字句。”从动词出发也可见把字结构的语义内涵。邵先生在该文中又说,“根本不可能带结果补语或结果宾语的动词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构成‘把’字句”。不过,这两条虽是基本规律,却也不是绝对的,呵呵。比如“长高了”“涨上来了”中动词,未必就能构成把字结构;根本不能带结果补语或结果宾语的动词,也不见得就不能构成“把”字结构,如“当做”“作为”“小看”“误解”等,还有可代动词的“怎么样”之类。王力先生认为“把字句是把人怎么样安排,怎样支使,怎样对待;或把物怎样处置,或把事情怎样进行”。 邢公畹先生也同意此观点,他认为:“‘把’字句一般都表示一种处置作用。所谓‘处置’,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所介引的对象施加的一种积极的影响,从而使这种对象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因此,我们不能仅将把字句当成时表示结果是才用的句式 “他把人打了一顿” “他把人打死了”,我认为后面那个句子是表示结果的,但第一个句子相比之下却没有明确的结果意味。
2.“把”字句的使用环境 (1)有时谓语动词涉及两方面,一个表示对象,一个表示对象被处置的处所、时间或者数量,如必要可加“把”字句:如“放 鸡蛋 桌子上”可以连缀成“把鸡蛋放在桌子上”(2)有时动词后面可以带介词短语,同时又带一个受事,这时有必要将受事提前加以强调,如“强加 自己意志于小国”可以连缀成“把自己意志强加于小国之上”(3)动词涉及两方面“对象”“事物”,有时“事物”成分复杂,需要“把”把“对象”放在动词前,如“告诉 大家 周扒皮学鸡叫的事情”可以连缀成“把周扒皮学鸡叫的事情告诉大家”(4)动词带了宾语又带情态补语,可用“把”把宾语提前,是动词前后两端分布平衡,如“搞自己家 富富足足合合美美”可以连缀成“把自己家搞得富富足足合合美美”。
二 “把”字句的句法结构
试图从“把”字句的各个成分的考察分析入手,确定“把”字句内部各成分在句法上和语义上的特征和关系,力图从中寻求出“把”字句真正的结构核心。
1.“把”字句中的主语 对“把”字句主语描述的著作和文章我们见到的不多。《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指出“把”字句的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作动作变化的引起者、责任者。《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指出“把”字句的主语一定是施事者,是动词谓语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如,他把那个剧本看完了。
2.“把”字句中的否定词和助动词 “把”字句的否定词和助动词。这几部著作都提及否定词和助动词(能愿动词)一般放在“把”字结构的前面。其中,《外国例释》、《现代汉语八百词》、《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指出,如果助动词、否定词是修饰“把”字结构里的成分,就必须放在“把”字后边。例如:把不必要的东西留下,以免路上麻烦;我得把应该办也可能办的事情办完。《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某些熟语性的例子里“不”,可前可后。如,不把我当人=把我不当人;不把它当回事儿=把它不当回事;简直不把这点困难放在眼里=把这点困难简直不放在眼里。《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指出一些熟语性的结构里,否定副词可以放在“把”的宾语后。如,真是太把人不放在眼里了。
3.“把”字句中的宾语 ①“把”后的名词。学者们尽管表述不同,但概括起来“把”字句中的名词所指的事物应该是已知的、确定的、可以理解的。前面常加“这、那”或其他限制性的修饰语。《实用现代汉语语法》论及,有时“把”的宾语包含数量短语“一个”,对听话人来说,是一个新信息,不是定指的,但这个宾语还是确指的,是说话人能够理解的。如,老马从你的书架上把一本书拿走了,我没有看书名。这个句子中的“一本书”就是“老马”拿走的那本,也是确定的。《语法讲义》P187中把“偏偏又把个老王病倒了”中解释为:老王虽然是一个确定的人,可是说话的人没有想到生病的会是老王,而不是别人(这句话前头的“偏偏”就是表示这层意思的。)从这一点说,老王又不是已知的,所以前边要加“一个”。②《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指出“把”的宾语也可以是动词或动词短语。如,今年夏天,他把游泳学会了。我们把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总之,“把”字句的构成和“把”的宾语有关,宾语制约了“把”字句,特定的宾语是构成合格的“把”字句的必要条件。从“把”字句中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的关系来看,请见下列: (1)受事:把他打伤了(2) 结果:把书写成了 (3)对象:把他教育坏了 *把校规违反了(4)工具:把鞭子抽断了等等,由次而知 ,几乎所有的宾语都可能出现在“把”的宾语位置上。
4.“把 ”字句中的谓语 金立鑫(1997b)曾经列举了大部分不能构成“把”字句的动词,主要是:不及物动词、非自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式动词。“把”字句的动词不可能是不及物动词,这一推论的依据是,“把”的宾语是主动词宾语的提前。不及物动词没有宾语,因此也就不存在宾语提前的可能性。现在看来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部分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同样可以构成“把”字句。这就推翻了以前的结论。请看下面的例子:(1)就这么躺了一天一夜,把个身子也躺懒了。(2)你怎么把脚走崴了?(3)真没想到,这消息把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4)怎么把你懒成这样了? 几乎所有的语法学家都不可能承认以上例子中的“躺”、“走”“高兴”、“懒”是及物动词,也不能接受下面的结构(5)躺身子(6) 走脚(7)高兴他(8) 懒你 ,但是它们构成的“把”字句却是合格的。崔希亮(1995)对动词从是否能够使对象发生变化角度对动词作了分类,分成两个大类:静态动词和动态动词。崔希亮认为,静态动词不能构成“把”字句。能够构成“把”字句的动词是动态动词中的后面5小类。具体的情况崔文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从上面的分类中,如果稍加推敲我们便可以发现,静态动词中的一些“性质动词”也可以构成“把”字句。例如:这新闻把这小城整个儿给轰动了。法轮功把你迷信成这样,还真不让人相信。如果“热爱”属于性质动词,那么“爱”也该属于性质动词,因此也可以构成“把”字句:这个小女孩把他爱得死去活来。再有,“行为动词”中的一些成员也可以构成“把”字句,例如:旧社会把中国妇女压迫到了社会最底层。只要你有钱,保管把你服务得舒舒服服。相反的情况是有一部分“活动动词”,可能不能构成“把”字句如:“联络”等。目前我们还无法十分清晰地勾勒出所有能够构成“把”字句的动词的外延。但是其基本特征已经十分清楚:能使其所涉及的客体发生变化或转移、能够产生相应的结果。
5.“把”字句中的补语 “把”字句的补语也是构成合格的“把”字句的必要条件。
相对主要动词而言,“把”字句的补语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了2: (1)你把它吃了。着: (2)我把门开着。空间: (3)他把我领进一间办公室。情状: (4)张三把李四吓得跳起来。(5)动量: (6)请你把这儿扫一下。结果: (7)他把衣服洗干净了。对象: (8)秋香把茶递给唐伯虎。在语义关系上,补语的语义指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向“把”的宾语,一种是指向动作。补语指向“把”的宾语,这是最常见的类型。请见下例:(1)你把他打伤了。(2)他把书写成了。(3)他把鞭子抽断了。 补语指向动作的例子:(1)你把这个句子念 一下。 (2)(3)大李把那孩子教训了一顿。补语指向主语的情况不太多:(1)我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2) 他把这本书读懂了。可以看出,“把”字句中的补语可以从不同的语义角度对宾语或动词性成份作出补足性描述,但是较少用来描述“把”字句中的主语。
三 “把”字句的语法特征
关于“把”字句所表达的语法特征,王力先生在1944年提出“处置”说,他将“把”字句定义为“处置”,“把”字所介绍者乃是一种做的行为,是一种施行,是一种处置。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认为“把”字句的处置义解释过于笼统,于是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来说明“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张旺熹 2001)。有学者(薛凤生,1994;崔希亮,1995;杨素英,1998)主要从事物状态变化的角度出发,认为“把”字句的语义通常表示“一个物体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的状态改变”;也有学者(崔希亮1995)指出,“把”字句也可以从“物体由于外力而发生位置的移动”的角度来加以解释。张旺熹(2001)利用语料库统计分析的方法对2160个“把”字句的内部语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结果发现其中有1121个“把”字句表现的是物体的空间位移。因此,指出典型的“把”字句凸显的是一个物体在力作用下发生空间位移的过程。我认为其基本语义是致使,“把”字句在语义上表达了一个致使情景,致使情景有致使事件(E1)和被使事件(E2)这两个有致使关系的事件构成。“这两个事件之间有致使关系(“作用-效应”关系),后一事件是前一事件作用的结果,前一事件是致使事件,把”字句的主语是致使者,“把”的宾语是被使者。将“把”字句统一于语义上的致使,几乎能概括所有“把”字句的语义特点。例如:(1)电话铃把我吵醒 E1=(电话铃)吵我 E2=(我)醒 (2)他把菜炒咸了。 E1=(他)炒菜E2 =(菜)咸 (3)这写小说不就是把汉字串起来么? E1=串(汉字)E2=(汉字)成串 (4)你下午把信写了 E1=写(信)E2=写(信)这件事了结 (5)去把门关了 E1=关(门)E2 =门开着的状态消除 (6)把碗端着 E1=端碗 E2=碗处于平举的状态 (7)他把书给了图书馆 E1=把书给了图书馆 E2=“书”就到了图书馆 (7)把花布做了裙子 E1=做 E2= 布成了裙子 (8)他把羊群往院子里赶 E1=往院子赶 E2=羊进院子 (9)把抽屉理理 E1=理(抽屉) E2=(抽屉整齐) (10)把东西乱丢 E1=乱丢 E2=东西散乱各处 由此看来,用致使义来说明“把”字句的基本语义,可以将“把”字句的语义统一起来。
四 结语
许多语法现象,往往与动作行为展开时动词内部的过程结构以及句子的时相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动词内部的过程结构以及句子的时相结构所显现出来的语义特征出发,探讨和发掘与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相关的种种语法现象,将有助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化。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应该从语法现象本身的内部入手,去探讨其深层的意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