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不如修路

作者:卢志文  时间:2009/9/20 10:21:50  来源:zbz8892586 原创  人气:279
  母亲守着祖屋在农村老家生活,让我们分散在各地的六个兄妹心中有个温暖的归属。兄妹六个都住在城里,平时,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家,逢年过节,母亲那里才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真正的家。
  父亲1985年去世的。去世前一年,重病在身的父亲坚持把家里的几间草房,翻建成四间瓦房。他担心家里没几间瓦房,自己的三个儿子会娶不上媳妇。
  那时,家里其实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建房。但,父亲铁了心要做这件事。房子建成不久,父亲第二次中风,来不及留下一句话便闭上了眼睛。
  那时,我在家乡的镇上中学教书,参加工作不足两年。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在上学,二姐在家也没有工作,建房还欠下了一批债务,生活沉重得象一座山。我是男孩子中的老大,长兄为父,这副担子没地方推。人多说成长是漫长的,可我总觉得我自己却是在那一刻突然懂事成为大人的。
  我右手中指上有一块很大的老茧,第一个指关节也有点变形,那是当年刻钢板留下的印记。那时学校文印室用蜡纸油印教学资料,刻一张蜡纸会有一毛钱的补助。
  母亲在老家还种着几亩田,她的艰难更是我的百倍。
  现在回忆那些年的生活,就好像没有白天,似乎也不记得天上有太阳,也许就一直没有抬头看过天。
  日子艰难地过着,老家那几间房子,是我们唯一的港湾。每年春节,一家人都会团聚在母亲身边,温暖而充满希望。
  我调到县中工作,弟弟们考上学校,后分配到省市机关里,妹妹也在城里落户,一个接一个结婚成家,生孩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家庭成员也越来越多。每年几个节日特别是春节在老家欢聚,成了母亲最快乐的期盼,也是我们忙碌的生活中最温暖最幸福的盛会。
  二十多年过去了,邻居们的房子不断翻建,草房变瓦房,瓦房变楼房,我家那四间瓦房夹在中间,显得越发低矮、老旧。
  兄妹们各家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也有条件接母亲过去居住,但母亲坚持不肯离开老家。我知道,她是在为我们着想,希望帮我们多分担一些。她对城市生活不是不喜欢,而是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
  老家亲戚朋友或邻居家里婚丧嫁娶、生日满月、乔迁进宅,她这里成了信息中心。她会根据情况,分别给我们打电话,提前做好安排。更多的情况下他会以我们的名义随上一份礼,过后再把事情告诉我们,周全了礼数,又让我们省心。她总是跟我们讲,“老娘在一天,这个家就在,你们安心工作。”
  每年的聚会继续着,人数也不断增加,每家三口子,就有18个人,大姐家有三个孩子,因此,我们一聚就是20多人。孙子辈有的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添人进口,面临新一轮高峰。
  这几年开车子回来的人多了,抱怨也多了起来。抱怨房子低矮,抱怨没有洗手间,特别是从马路边到家门口这几百米的土路,一遇雨天便泥泞不堪,抱怨最多。
  我和二弟、三弟商量,决定在老家翻建房子。在马路边上,找一块地,建一栋楼房,把家搬过去,既解决了道路泥泞问题,又解决了房子问题。我们也想给母亲撑撑面子,让母亲高兴,毕竟,她的三个儿子也算事业有成,对父亲的在天之灵也是一种告慰。
  谁知,母亲坚决不同意这样做,任你怎么劝说都没有用。我知道,这不是母亲需要的。
  有一回,她悄悄地跟我说,村上的道路到现在还是土路,你们抱怨不好走,一年只走几回,我们要天天走啊,你能不能出点力帮助把路修一下。
  我豁然开朗。
  没有任何争议,我们把给母亲建房子的十几万元钱分成两份,11万元用于修路,余下的对老房子做些内部改造。
  去年年底前,道路全部修好,前后庄几十户人家,混凝土路面一直修到每家每户门口。
  老屋也简单地做了一些修缮,铺上水泥地,吊个天花板,建个厕所,简朴而实用。
  今年过年回老家,夹在楼房中间的我家那四间瓦房,依然低矮,但母亲脸上的笑容却比往年更加灿烂。
  搬家,自家方便,自己开心;修路,大家方便,全村开心。大家开心了,自家才会更开心。
  母亲用她朴素的言行告诉我们一个终身受用的道理——
  造福别人,就是造福自己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