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作者:赵学军  时间:2010/2/24 18:27:42  来源:cds200267 转发  人气:534
  作为重点内容之一,“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被写进《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第27条“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中。这个1993年就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在2000年完成的目标,设定的期限过去已经整整10年了,可目标依然没有实现,继续成为今年教育部工作的重点,这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关心中国教育的人们在感到欣慰和鼓舞的同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对待国家政策法规的漠视随意及执行不力感到深深的无奈和莫大的悲哀。
  除了“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这一亮点之外,《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几乎都是老生常谈,照搬过去的条文和内容,只是在形式上或表述方面有些变化,并没有什么新意。教育工作决定国家的人才战略,影响国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事关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命脉、政治前途和社会进步,必须作为国家的首要战略重点来抓,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素质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等入手,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科学信念、创新精神和诚信行为。因此,教育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更应该为学生的心智成长和个性发展创造一个自由开阔的环境和空间,当务之急在以下几个方面:
  扩大义务教育覆盖面。如果我们能够深入广大农村去做一次全面的调查,我们就会发现义务教育目前还存在很多盲点。由于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师队伍清理等工作的冒进,农村的村级学校基本上被撤并,乡镇一级的除了部分中心镇还保留初中外,其余的全都停办了,一些农村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甚至还没有学会生活自理,就必须远离家庭,到乡镇小学寄宿就读,这一方面使那些地处偏远的农民家庭的子女从小就感受不到亲人的照顾和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又大大加重了农民子女上学的难度和经济负担,导致相当多的农村孩子干脆就放弃学业,过早踏入农耕劳动或外出谋生的队伍。
  维护教育的公平正义。教育资源如何分配,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公平正义,影响到社会的道德认知,影响到国家科学发展目标的实现。教育部应在如何实现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缩小地区之间教育投入的差别,实现贫富之间教育机会的均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教育投入、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的平衡和同步,消除教育不公的现象。如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较大,而中西部教育投入就要少得多,全国现有的学校危房和辍学流失学生大多集中在中西部,重点学校、优质师资、先进装备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不同地区之间教材选择、办学模式、教研水平差异很大。
  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如果要吸收和引进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很多国家有现成的样板和经验可供借鉴。如果觉得这些国家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中国国情,那么,教育部就有责任去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优良个性和道德情操的养成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通过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善于观察、敢于怀疑、勇于否定、勤于思考、精于归纳和政治合格、心智健康、品德高尚、思维活跃、开拓进取的创新型人才。
  变革职称评定和晋升机制。我国现有的职称评定和晋升机制存在重形式不看实质、重理论不看能力、重数量不看成果等弊端,造成一些学校教职人员为了职称晋升,不惜花钱购买杂志版面刊登自己的论文,或花钱请人写论文,有些人竟然公然抄袭甚至是整篇嫁接别人的论文,如近年来先后发生了一系列论文抄袭事件,较知名的有西南交大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庆,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解龙,云南中医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李庆生,广州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朱锡平,广东商学院副教授廖丽霞,复旦新闻学院副教授许燕,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金仁淑,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博士后张兴学、博士黄继鸿,武汉大学教授艾勇,中国民航大学教授张连顺,浙江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等。因此,必须变革职称评定和晋升机制,既重论文,也重能力,更重成果,而且要把成果放在第一位,论文只作为参考,彻底消除论文抄袭现象。
  营造良好的教育和学术氛围。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甚至是政府官员提出“教育产业化”的口号以后,由于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错误,导致学校行政化、教育政治化、学术商业化,学校行政、勤杂人员比例已接近甚至超过教师、科研人员,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办学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学校已完全沦为官场,学校的管理、学术的探讨、教学的实施都已官场化、政治化、商业化,学校被官员操纵,学术向官员低头,教学受官员左右;学术日渐功利化、庸俗化,不论是论文还是科研成果,都已成为逐利敛财的工具,由于创新的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而现成的东西来得容易、收益快、成本少、风险低,人们纷纷去抄袭、剽窃、盗版,弄虚作假严重。由于教授、院士终身制,新人难以有出人头地的一天;由于院士的特殊待遇,院士们害怕新人威胁甚至取代自己的地位,千方百计打压新人,扼杀创新。教育部作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这种现状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应该从法律政策、体制机制、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正本清源、兴利除弊、除旧布新,使我国的教育重新走上正轨,营造求真务实、锲而不舍、科学严谨的学术风气。
  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加快国内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如何使教育完成应负的责任和使命,这是教育部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