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空间要靠自己开拓,生命的厚度要靠阅读积聚——小议经典小说阅读

作者:杨秀云  时间:2010/3/8 15:18:06  来源:杨秀云 原创  人气:990
  阅读本身不是目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死抱课本以应对考试为目的的阅读是狭隘的。《红楼梦》,国内家喻户晓;国外享有盛誉。这么伟大著名的长篇经典小说应该怎样让学生通过一管窥全豹,从而走进红楼,喜欢红楼?有句话说的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本着这样的原则来教授《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
  课下准备: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在梳理清晰小说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红楼梦》故事梗概,老师用较为生动的语言描述里面的有趣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文本粗读两遍,细读一遍,任务:自行解决字词,能生动的复述里面的故事情节。
  课上过程:第一课时,细致静听,纵观全文,触摸人物灵魂。同学们“细致静听”,看到了“病态美”的含泪娇花林黛玉,任性,有才的贾宝玉,乖巧,逢迎的王熙凤。在我提醒同学们“纵观全文”来鉴赏时,同学们又进一步体会到了寄人篱下的林妹妹 “步步小心,处处在意”的中心性格特征,王熙凤的歹毒,狡黠在这儿是不凸显的,宝玉情痴似傻,义重如山,嘲讽权贵,粪土名利的性情体现是不充分的。丰满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不同事件,片段来体现,趁机,我为同学们推荐了选读文本第六册中《红楼梦》的七个片段,来全面的了解人物,希望同学们能以它为触角走进红楼。
  第二课时,从名著中学习手法。描写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本课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的人物描写,阔大的场景描写。我又为同学展示了《荷花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诗化的场面描写,高尔基《母亲》中母亲的动作和义正言辞的特写镜头,群众不畏宪兵的武力竭力保护母亲的情景。小说中写作手法多样,精彩。我们应抓住认真体会,学习。
  给学生提出研讨问题:《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从里面摘选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精彩片段,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比如,从内容角度,开头第一段林黛玉进入贾府前的场景描述有什么作用;林黛玉见每个长辈时,屋中的摆设都是不一样的,这又说明什么问题等等,这些就留给同学们自行思考,探讨。
  课下作业。或读完七个片段,或读完整部小说,写一篇至少700字的评论或随笔。两个月后,我们开展一堂红楼鉴赏课,进行个性解读,展现属于你的思考和认识。
  总结。长篇小说阅读应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论鉴赏小说中的哪一方面,应给学生较为明确的方法:粗读,精读相结合;前后照应,纵观全文;人物形象与环境,情节发展的结合等,有法可抓,熟读巧思,最后才易于达到无定法的境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之前老师可以生动的描述里面的精彩故事情节或背诵精彩语段,吊足学生的胃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探讨,发言中的亮点。经典小说它不仅指向现实,也指向未来,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有益于身心的发展。
  每篇文章,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留有问题成为“残缺”课堂,未为不可。
  充实有效的课堂,方能造就兴趣满溢的课外。
  经典长篇小说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优秀的品质和伟大的价值被保留下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新的启示,获得新的理解,陶冶了性情,提高了修养,给我们的生活开拓了空间,给我们的生命积聚了厚度。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qqbye 于12-23 15:12发表评论: 第1楼
  • 好!意高文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