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语文教学与交往的关系
作者:冯为民 时间:2010/3/24 15:33:53 来源:laoxu 转发 人气:644
语文教学是通过师生特定的实质性的互动而生成的,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语文教学。只有语文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目的支配下,才能发生定向的交往,发生特定的联系。语文教学同样由交往演变而来,以交往形态而存在;如果没有发生实质性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在交往过程中建构和解构,通过交往的实现过程而实现其功能效应。语文教学与交往是同一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也只能是交往,是交往的一种,或者说是一类特殊的交往。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体现自己的存在,通过教学相长提高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事业理想和人生价值,语文教师的付出不仅是换取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而且使自己精神充盈、品格升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施教与受教者之间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它不是一种单向影响,而是双向的相互作用;不是纯粹知识性的,而是和人的完整性发展紧密相连的;不是教师凭借自己的优势把学生看成是外在于自己的存在而所进行的心灵隔离活动,而是师生对知识、经验、精神、价值等共同的感悟与体验。作为教育者的语文教师,是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载体甚至代言人,他与具有一定文化内涵或发展基础的学生为着共同的目的,以特定的媒体为中介而交会、互动,从而实现人与文化的内在同一,或谓之双重建构。语文教学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承载着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富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的教育形式,是一种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独特的交往活动。这种特殊的交往为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提供了更多的保障、更大的加速度和更好的效益。
语文教学中的交往是以一定的主体关系为前提、以共同的客体为对象的多极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离开了这个特定范围,就谈不上主体间的交往,也就谈不上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交往活动中介的客体可分为两类,即“有形的客体”和“无形的客体”。
语文教学中交往的最主要客体是教材,这是“有形的客体”。语文教学中师生与教材所构成的主体关系不是一种实践关系,而是一种认识关系。师生与教材发生对象化关系,不是要创造知识,而是要解读“文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认识、把握和组织的要义不在于教师自己要从中吸取多少,不在于创造新知识,而在于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最适宜的对象。就语文教师对教材的认识而言,目的又有所不同。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中师生交往中的中介客体,在学生来说是为了发展自身;而对语文教师来说,主要不是为了发展自身,而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用于发展学生。另一方面语文教材又不是纯粹的客体,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潜伏的主体,即它的创造设计者,这就又决定了主体对它的认识不是外在于它的纯客观的认识,而是主体全身心地投入客体,客体也以全新的意义与主体构成新的关系。这时其认识关系已不是纯粹的“说明”,而成为“理解”。语文教学内容所反映的绝不是孤立的散乱的知识,而是一个事例的社会交往结构,也就是说,一定的知识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认识,从最初的文化符号的理解,最终要达到认知交往的理解,其“解读”的过程是:对符号特性的理解→对编码方式“句法”的理解→对意义内容的理解→对认知交往情景的理解→对认知交往结构的理解。实际上师生对作为“文本”的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仅是和教学内容的创造者的一次交流对话,而且是和当时社会关系的一种交流对话,这是一种撞击人们心灵的深层认识,充分体现了教育旨在“人的发展”的深层意蕴。
语文教学活动中还有一类交往,这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关系,这是一种“无形的(或隐形)客体”。这类交往与上述的交往有所不同,师生间的“有形客体”交往是一种认识关系,师生间的“无形客体”交往不仅是一种认识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创造关系,师生间不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是自我建构过程,要保持师生间畅通交流,必须根据对已有交往场的认识,调整自己的交往行为,创造更有利的交往关系。只有能引起共鸣的交往场,才会进入真正的交往。所以师生间的这种“无形客体”间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必须依赖于师生双方内心开放的程度。在这类交往中,师生之间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整个人格的交流。
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价值,不仅表现在学生身上,也表现在教师身上;师生双方受益、双方互惠才体现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本质。但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又是有主次之分的,从深层角度看,语文教学中师生的良好交往,会让师生共同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并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让教师体验到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和价值;师生间良好的交往关系也会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信心,把教师作为知己朋友,并把这种情感通过多种方式反馈给教师,从而不断增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决心,为学生付出更多的心血。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学会创造。当然教师通过教学也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可见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师生共同的交往实践中,语文教学本质上说是一种独特的交往活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