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有“五度”考试有分数
作者:佚名 时间:2010/6/17 17:58:40 来源:ljyj12 转发 人气:391
首先是语言要丰富。比如储备一定数量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网络语言等;恰当使用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各种语气的句子以及修辞句等;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即学会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其次知识要丰富。这就要求考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不要把眼光只定格在校园内,要放眼生活、放眼社会,树立大语文的意识,要学会向其他学科和领域渗透。
再次要善于广征博引,巧妙地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来,比如积累一定数量的名言警句、名人轶事、历史典故等,许多高考满分作文就是通过援古引今、旁征博引,使得文采斐然,体现了作者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从而在众多的平庸之作中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二、思想有“深度”
要做到思想有“深度”,首先要多思,学会用搜索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多问个为什么,以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要会思,即要掌握思考的方法,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此你才会有独到的发现,才能想出别人之所未想。最后才是深思,即深入挖掘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深思的方法很多,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或由个别到一般等等。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巧妙地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表达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深刻主题,又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和“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惟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一层楼。
三、语言有“力度”
语言有“力度”是指文章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寓意深刻,意境深远。使语言有“力度”的途径有二。
一是内容要有“力度”。文章的语言要极力避免平淡、枯燥和干瘪,而要力求使文句有意蕴,或于关键之处显警策,或于含蓄之中藏深意,或于质朴之中见深刻,从而给人警示、启迪和回味。
二是形式要有“力度”。首先是句式要丰富,比如恰当使用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各种语气的句子以及修辞句等;其次是表达方式要多种多样,即学会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再次是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如用排比句可以使句式整齐,气势雄浑,语气连贯,有排山倒海之势,具有一泻千里之感,用比喻句则可以使句子或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或含义隽永,耐人回味。
四、叙议有“密度”
古人写文章特别讲究“起、承、转、合”,无论记叙还是议论都要缜密严谨,因为只有逻辑严密的文章才更具有说服力和战斗力。
议论文要有“密度”。首先应做到结构严谨,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要严密,尤其是“分析问题”时层次脉络要分明,条理要清晰,或分条陈述,或逐层深入。或正反对比,等等。其次是过渡自然,衔接得当,前后不能脱节,同时还要注意前后照应,使文章上下贯通,浑然一体。再次是引用例证不要只管罗列陈述,而要融入主观分析,使之骨肉相连、水乳交融。
记叙文也要有“密度”。首先是条理清晰,结构紧凑,或纵向布局,或横向构思,或纵横结合,使情节结构完整;其次是人物形象丰满,有立体感,比如恰当运用描写、联想、烘托等艺术手法使人物形神兼备。再次是选材要合理,剪材要得当,做到详略分明,疏密有致。
五、感情有“浓度”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的就是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有感染力。只要感情有了“浓度”,就可以感人肺腑,激动人心。
首先要有真情实感。“言为心声”,我们要想感动别人,就得先感动自己,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抒写发自肺腑的情感,只有这样,作文才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而无病呻吟,装腔作势,只会让人作呕生厌。所以大家要树立“我笔写我心,我文抒我情”的意识。
其次要善于表达感情。抒情的方法很多,或借景物、场景描写渲染、烘托感情;或于质朴的叙述中蕴涵感情;或善于运用不同句式宣泄自己的感情;或巧用排比、反复等修辞增强感情的表达。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