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价有讲究

作者:河北滦县一中 张力凤  时间:2010/7/7 22:19:1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409
  内容摘要:根据《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文试图从四个维度阐释新课程背景下作文评价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赏识评价;形式多样;针对性;艺术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片面追求写作技巧、写作缺乏个性色彩、教学方式刻板霸权、作文评价笼统单调等诸多弊端,扼杀了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灵动性。而在这诸多弊端当中,作文评价文字的空泛单调、评价形式的单一少变、评价中的贬低点评等最具杀伤力,挫伤甚而消减学生满腔的写作热情,让学生产生“作文恐惧综合症”。
  怎样进行作文评价,怎样的评价形式才能避免产生“作文评价副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笔者执教多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或许会有些收益。
  一、 让评价充满赏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前苏联教育家班巴斯基也说过:“表扬的方法是用来支持和培养学生行为和学习活动的良好开端。”新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作文评价要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辛苦几十分钟写成的作文时,要善于发现作文中的闪光之处,大到谋篇布局、语言表述、材料选择,小到一段出色的文字、一两句见解独到或富有哲理的话、工整清楚的字迹等等,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给予书面或口头地肯定,让学生获得写作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切忌写诸如“字迹潦草、行文不通、不知所云”等打击或贬低性的评价语句,哪怕学生的作文中真的存在这种现象。因为教者“长善而救其失”, “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教育的艺术在于善激励,激励是教学的一服有效的“催化剂”。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写作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为后续作文训练的顺利展开排除障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评价形式丰富多彩
  新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多元的、立体的和互动的评价方式。在这样的理念下,作文评价时,必须颠覆“教师一统天下”的霸权式的作文评价方式,有机的将老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结合起来;将集中评价和单独评价结合起来;将评价学生写作过程和评价写作结果结合起来;将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结合起来;将对整篇的粗略评价和对句段词的鉴赏评价结合起来;将教师讲评和学生点评结合起来……在多元、立体、互动的评价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写作规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意识;推人及己,反观、省察、修改自己的习作,达到施教者安排写作训练的预期目的。更为重要的是,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主人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 作文评价要有针对性
  陶行知先生讲:“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教师每次布置或指导作文练习,都有既定的训练目的。或是训练审题立意能力,或是训练选择运用材料能力,或是训练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能力……我们在点评时一定要聚焦既定训练意图,进行有的放矢的点评,务必将评语写得具体到位有针对性,比如借助哪些写作技巧使行文生动;结构上怎样安排,才让文章层次更清楚。给学生指明今后训练的方向,让学生通过作文评语,明晓自己文章的亮点,明确自己今后训练的重点。这样才能发挥作文评语的评价和指导功能,让评价行为更有价值。切忌只写些空泛笼统隔靴搔痒式的评语,如“层次清楚”“行文生动”“结构条理性强”等。
  四、 作文评价要讲究艺术性。
  作文评价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作文评价的认可度决定着作文评价的有效性。基于此,作文评价过程中,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评价,都不能不讲究说话的艺术。评价学生作品的长处,要一语中的,感情真挚不虚夸;点评学生文章的不足,要态度和婉,以商量探讨的口吻,无霸气。此外,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时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起到表率作用。比如评价字迹要清楚,评价文字要字斟句酌讲求文学色彩,评价文字要因人而异,讲究个性差异等等。
  文无定法,评无定规。作文评价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且是一门育人的艺术。让我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润物无声的教学艺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