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中学2011高三语文备考计划
作者:佚名 时间:2010/9/24 23:27:30 来源:经典著作 转发 人气:2034
1.《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
3.省市区教研室2010届高三工作指导及学校2011届高三工作计划
二、备考策略:科学全面,扎实有序,齐心协力,高质高效
1.科学全面(科学制定备考计划,科学使用训练材料,全面落实考纲要求)
2.扎实有序(扎实利用好包括早读在内的每一段“语文时间”,认真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齐心协力(备课组老师群策群力,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聚集体智慧,创优秀成绩)
4.高质高效(把握好考纲要求,提高备考的针对和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掌握“学情”与“考情”避免无效性付出,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三、阶段目标
第一轮复习:8月—3月“一模”前。重点是全面落实考点要求,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1.完成的内容及顺序:
(1)课内文言文复习。(8月份完成)
(2)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9月正式开学—“国庆假”结束前完成)
(3)现代文阅读(必考、文学类、实用类)。(10月-11月)
(4)诗歌鉴赏和语言基础知识。(12月-1月)
(5)语言表达。(2-3月)
(6)古诗文默写。(每周二次)
(7)作文。(两周一次)
2.使用资料:
①360总复习用书、备课组自编资料等。
3.达成目标的具体操作:
(1)课内文言文复习。
重点: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课文及《唐诗宋词元散曲》、《唐宋散文选读》中古诗文要点的回顾与整理。(重点是古文)
复习方式: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分别复习课文,朗读课文(主要利用早读、课前),理解文意,重点整理文言实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活用等)、文言虚词用法、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重点语句翻译、课文内容素材积累整理等。
(2)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复习方式:文言文复习尽量结合前阶段课内文言文复习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掌握;充分利用高考考点专题突破用书相关考点解说(本部分针对考点,对考生进行应试策略及技巧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应试策略及答题技巧,引导考生形成解题、答题的科学思维),结合经典高考试题进行;完成与各考点对应的高考经典试题。复习中重在掌握高考要求,掌握相关文言知识,提高应考水平。
(3)现代文阅读(必考、文学类、实用类)。
复习方式:充分利用高考考点专题突破用书相关考点解说,结合经典高考试题进行。复习中重在掌握高考要求,培养阅读能力,掌握读懂文本的基本方法,读懂题目的方法,解题的方法,提高应考水平。早读按计划完成《广州市高考专题训练》中的专项练习。
(4)语言基础知识
复习方式:由于学生高二时已经复习了语音、词语、句子的知识,并且进行了相应的训练,所以高三此部分内容采用以练带讲的方式,在9月份与文言文复习同时进行,每周用两节课复习,在学生阅读高考考点专题突破用书相关考点解说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完成相关训练。早读按计划完成15分钟专项练习。
(5)诗歌鉴赏和语言表达。
复习方式:由于高二时结合《唐诗宋词元散曲》初步进行了诗歌鉴赏考点复习,完成了历年古诗词高考真题测验,所以备考时充分利用高考考点专题突破用书相关考点解说部分内容,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进一步系统的把握;结合2009年各地诗歌鉴赏题讲练。早读按计划完成专项练习。
(6)古诗文默写。
复习方式:高二就发放高考要求背诵的内容资料,利用早读背诵,并进行检测。高三主要以检测过关为主。要求逐篇(首)默写过关。
(7)作文。
两周一次大作文训练,在高一、高二作文序列专题的基础上分文体分专项序列训练,突出记叙文、议论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还要结合课前演讲、素材积累、读书笔记、周练进行)
4.要求:
①利用好高考考点专题突破用书,落实好考点要求;
②引导学生自觉构建高考知识网络;
③讲练到位;
④充分利用好早读和语文专项训练时间。合理安排课后训练。
第二轮复习: 3月“一模”— 5月“二模”,重点是知识迁移,提升能力。
复习方式:①针对第一阶段备考中存在问题以及高考变化作相应补充,进一步突破学生的难点。②重视练和测,在练中夯实基础,在练中培养感觉,练出速度。③基础知识训练保持一定的训练量。④作文方面加强“创优”指导。⑤指导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思路、讲联系、讲方法;学生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看书后(或互相研究后)能会的老师不讲,讲了以后学生也不会的老师不讲”。特别要引导学生养成做题后反思的习惯,做到每做一道题有每一道题的收获。
第三轮复习:5月“二模”—6月,重点是补缺补漏,调整心态。
复习方式:①对照考纲查缺补漏;②对一模出现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③抓学生的“增分点”。④作文方面进一步进行考场作文强化训练以及考场作文“救急”措施的训练。⑤精选各地模拟题,重组或改编,为有针对性地突破重点和薄弱环节进行训练。不浪费一秒钟,不空说一句话,不枉做一道题。⑥加强个别辅导,进一步规范答题,防止非智力失分。
以上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定的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及时进行动态的调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