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以学习语言为核心
作者:佚名 时间:2010/10/26 10:09:24 来源:流浪客 转发 人气:483
当然,怎样指导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还是有讲究的。我们不应该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想想幼儿是怎样学习语言的,在还没有上学之前,他们不识字、不会读书,没有“语法”和“修辞”的概念,但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已经很不错了。语言的学习本来就这么简单,让学生进学校学语文也无非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语文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老师语、修、文讲个不停,这样的做法老师的讲功似乎高上去了,而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却提高不了。当前不少学生的语文水平偏低,读错音、写错字、用错词以至说错话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大学生“满腹经论”,可就是无法用流畅通达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师的憾事。因此,语文课堂上喋喋不休的分析、繁琐的标准化训练必须让位于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实践,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思索和探究语言的运用及精妙之处,在母语学习中发展创造。
第一,语文教学要设法有意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渴望,力求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来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学生从吸收到表达,把吸收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其实是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只要抓住了这个过程,就是把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学生的语言结合起来了。
第二,要懂得语文教学最终是通过语言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特殊活动。事实上,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所以,语文教学应当构建一套以“学习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与学模式。也就是说,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实践中,让学生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第三,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我国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在语文学课中,无论是‘人文’还是‘素质’,都不是独立于语言文字之外的抽象存在。学生在充分领悟、欣赏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思想感情之美的同时,必然受到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的熏染,素质教育自然也在其中了。这里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是凭常识就能理解的。因为,迄今为止,学生通过范文来学习规范的语言,仍然不失为一条最便捷有效的路径。”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范文,始终是进行母语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抓手”。任何一篇范文,都是各种语文要素———文化的、文学的、文章的、语言的、文字的等诸要素的“活的综合体”,只要抓住了这个“抓手”,也就牵住了语文教学这条“牛”的“牛鼻子”,语文教师果能把这条有血有肉活奔乱跳的“牛”牵动了,则其功至伟,厥责尽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