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00字。语文学习的核心部分是自主感悟
博罗县杨侨中学张明燕
新课标在阐述它的四个基本理念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感悟是语文实践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既是语文学习的结果,也是语文学习的过程。语文学习的核心部分既不是连篇累牍的训练,也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自主感悟。语文教学要还学生以自主感悟的时间和空间。
一、自主感悟比被动受训层次高
游泳,只有让学生到水里去实践、去感悟,岸上的说教与训练简直是白搭。学习语文亦如此,只有让学生直接到语言材料中去阅读去感悟,文外的解说与训练几乎是多余的,那种非自主的训练更是有害无益。
人固然能教,动物也能教。可是,人为万物之灵长,感悟与创造只有人才能胜任,学生自身感悟而知比别人说教而会所得更丰满更深刻,学得更有兴致。所以,“教而会”是“教大于学”,是事倍功半;“悟而明”是“学大于教”,是事半功倍。人固然能训练,动物也可以训练。被动受训常常伴随着抵触,虽然训练过程也能产生一些的感悟,但其结果往往扼杀人的学习天性;而自主读写过程中的感悟就伴随着兴奋感,还可能成为后续学习的重要动力,所以,训练经常是“高要求,低成效”,而自主读悟是“低要求,高成效”。
如今仍有许多地方许多时候的语文教学,虽未把学生当白纸,也只不过是把学生当动物罢了,反复说教,题海战术。许多学生不得不割舍自己其他有益的兴趣,强逼自己去应试,最终的结果是大多数人厌倦读书,导致许多教师又只能通过讲(灌)、练(役)、以功利诱导甚至逼迫学生学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非但未能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还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厌学情绪。这让人想到北风和太阳比谁能让行人先脱下绵袄的故事。北风只看到自己的力量,忽视了行人的能动性;而太阳不但看到行人是脱袄的主体,还相信行人的力量,她深知,只有让行人感觉到热了才能脱下棉袄。类比之,语文教学只有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观,一切教学活动均是为了有利于学生感悟,全面依靠学生的感悟才能成功。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他们直接接触语言,尤其是规范语言,减少说教,删除教育者自以为是的训练,给他们留下感悟的机会和时间,爱语言了才会言语;让他们直接触摸到文学的形象,尤其是不朽的形象,减少成人的主观分析,消除种种外来压力,给他们感动的机会和空间,感受到了真善美才能真善美。所以说,语文教学要尽可能不以词解词,不局部仿句、不详尽分析文章、少进行写作说教,留下广阔的时空,保证学生能在反复的大量阅读、广泛聆听与充分表达等语文实践过程中不断感悟,不断形成新的感悟核,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只有自主感悟才能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
父母有条件给婴儿提供锦衣玉食,但却无法哪怕是一分一毫地代替婴儿吃食和成长。教师有机会传道授业解惑,但却无法代替学生学道精业质疑。
1、知能由主体感悟中得来,教不会、练不成
语文是什么?暂且改编一下袁卫星的话:语文是颠沛流离的孔子、逍遥云游的庄子,远不止于之乎者也、背诵抄写;语文是曹魏王的老骥之志、诸葛孔明的锦囊妙计,何限于典故出处、段落大意;语文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的梦中泪,哪里只是方块字、千字文;语文是执过羊鞭的《兵法》,受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