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语文阅卷小结

作者:liangmeng9988  时间:2011/4/9 0:31:5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059
  一、试题:
  2010年5月31日,《光明日报》发表时评《不要让“儿童节”变成“消费节”》。文章指出,时下许多儿童想在“六一”实现的愿望多与吃喝玩乐有关。一些家长也带着孩子到商场里买这买那,消费起来毫不手软。对此,专家呼吁:不要让“儿童节”变成单一的“儿童消费节”,要让儿童节变得更有意义。
  回眸刚刚走过的童年,对于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来谈,也可以自选一个角度发表见地。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二、总体情况
  通过看电脑的分析数据,作文部分的平均分在38-39左右,不超过40分。同时高分作文非常少,我自己感觉超过48分的作文至少也是百里挑一的。45、6分已经算是挺高的分了。此次阅卷我自己共阅1400份左右,其中给到49分的作文屈指可数,没有给50分的。和别的老师交流发现,大家的情况差不多。我觉得一方面是由于题目比较有效的避免了宿构,好些学生感觉无处着力;另一方面也是评分标准使然。
  三、亮点:
  1、有些考生的认识比较深刻,观点明确。比如有不少学生写到家长们平时很忙,对孩子的关心比较少,出于补偿的心理,到了儿童节这天就会大肆为他们庆祝,买昂贵的礼物或者领着孩子出去玩。这是能够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但是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样会逐渐养成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观念,不利于孩子成长。再如有些考生写到家长给孩子过“六一”节的形式多种多样,一定要因地制宜、力所能及、适合孩子,不要攀比,只要对孩子成长有意义、孩子能感受到节日快乐就可以;还有的学生写到“儿童节”应是孩子为父母做一些事,回报父母的时候等等。
  2、大部分考生写出了真情实感,有些学生写得很细腻。如有一个考生在文中写到自己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个毛绒玩具,由此想起了以前的一个儿童节,想起了妈妈对自己的拳拳爱心,虽然没有什么精彩的故事、新颖的结构,但文章感情渲染得十分到位,写的真切动人。
  3、有些考生可谓见多识广,文章写得很大气,给人一种高一层的感觉。不仅写到自己,更想到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小朋友,不仅写到了儿童节,也想到了其他节日的问题。
  4、有些考生语言相当精彩,可谓文采飞扬。
  四、出现问题
  1、这个作文题我感觉看似应人人有话可说,可真写起来又觉得没什么可写。应该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不够,感受粗糙,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感悟。这导致写出来的作文就成了流水账,把自己怎么过儿童节记述一遍就完,即使自己记述的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也很难再上升一个层次,进行较为深入的议论和抒情。
  2、、跑题
  审题是作文写作的第一步,有些学生明显没有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和所提要求,也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导致写出来的作文不是跑题就是平平淡淡,毫无吸引人眼球的地方。材料要求考生围绕“儿童节”“消费”“有意义”等关键词进行创作,可有的学生把“儿童节”变成了“童年”,作文里写的都是自己的童年生活。更有甚者,有的考生居然写了很多有关“书”的文字,简直不知所云。
  3、内容雷同,没有新意。
  多数学生选材有局限性,思路不够开阔,有很多的同学写的是同一题材的事,这样一来,就影响了作文成绩。有的叙述自己曾怎样过一个儿童节,活动不外乎唱歌、跳舞等表演节目,到商场、饭店消费,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灾区捐款等。写成议论文的,也是先说儿童节不能变成消费节,再说儿童节我们可以去敬老院等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就行了。
  4、文体不清,观点不明。
  写作文忌讳写的“四不像”,文题中要求学生“ 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来谈,也可以自选一个角度发表见地”,据此,本文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亦可夹叙夹议,但无论如何,考生应有明确的构思。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犯了“四不像”的毛病,结果既未把事情叙述清楚,亦未把观点表达明白,难得高分。
  文题中要求学生就“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写一篇文章,可有的同学叙述了半天现在过儿童节狂消费的现状,写了自己曾经如何消费,然后就结束了,对如何使儿童节过的有意义只字未提。还有的写议论文的学生,只说不能让儿童节变成消费节,并未提出其他观点,这样的作文,虽不能说跑题,但得高分显然是不可能的。
  5、文章结构
  层次混乱
  首先体现在段落的划分上,通篇一段的考生虽然很少,但只分两三段的考生大有人在;其次考生在下笔前没有通篇的构思,看完题目就下笔,写到哪算哪,这就出现了段与段之间缺乏过渡,甚至意思上没有关系的两段也连在一起,当然首尾也没有呼应;再有就是另一个极端,用所谓的“古龙体”即几乎一句就是一段的方式写作,这也不是不可以,但得根据所写内容来用,有的同学纯为出新,显得很凌乱。
  缺乏特色
  绝大多数考生的作文在结构是毫无特色,叙述就是平铺直叙,能用小标题的已经算是“创新”了。
  6、语言
  可能由于本次作文题目较为有效地避免了宿构,许多学生提前积累的好词佳句排不上用场,使得很多考生文章的语言显得平淡、空洞、缺少文采,所以难得高分。即使就单纯的叙事来说,也很难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       
  7、强行套用作文
  有的学生考前背了几篇作文,考试时这个题目不好用,可仍旧用上了。开头结尾写两句与儿童节有关的话,中间就是自己背的作文。或者就是把自己曾背过的句段用作开头或结尾,不管合不合适,然后就开始说儿童节怎么样了。
  8、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叙述完事件后文章就结束了,没有进行画龙点睛的议论和抒情,也是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9、书写
  这次作文不知是由于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原因还是现在学生书写情况就是这样,这次阅卷发现学生书写情况堪忧。连字迹工整,书写清清楚楚的作文都很少,更不要提让人赏心悦目的字了,那简直是凤毛麟角。有的作文字迹根本不能辨认,由于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的作文是没有格的,所以就更容易使书写显得凌乱。
  10、字数不够。本次作文对字数的评分标准是不足150字,15分以下酌情给分;150—300字,给20—25分。所以很多考生由于字数不足得分自然就不可能高。
  11、一些学生把作文部分写到了名著阅读的答案部分,我们判的过程中只能看到半篇作文,虽然最后会把整张卷子调出来判,但这种问题还是应该避免。
  邵老师,由于水平有限,我只能把阅卷过程中的感受和看法肤浅的写了一下,显得很凌乱,让您见笑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相信您能从理论上进行高一层次的总结,同时有机会还要向您请教如何解决我们这些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谢谢您的信任和提携,祝您在新的学年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