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手把绿色带进教室

作者: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李静霞  时间:2012/9/5 16:39:11  来源:ljx1965x原创  人气:453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逐渐增多,许多孩子成了全家的“宝贝”,在生活上家长是百般呵护,除了学习,其他事均由父母代劳。因此,导致一些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有的孩子五六岁了还让父母喂饭,有的孩子十几岁还不能自己洗脸。由于这些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新闻媒体就曾报道过,有一个女孩考取大学以后,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无法在大学生活、学习,万般无奈,只好退学。
  其实,让孩子的手“动”起来,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对孩子的成长和头脑发育极为有利,不但可以学到知识,增长才干,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也就是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在教室里种些花草,养些小动物,把绿色带进我们的教室呢?
  我在班中宣传发动后,第二天,教室的窗台上就出现了好几盆花草,几只玻璃缸,小金鱼、小乌龟、小蝌蚪在其中悠闲地游曳。顿时,我们的教室里春光无限,充满生机。真是意想不到,这些小生命竟引起了学生们不小的变化。
  同学们将花草、动物当成了自己心爱的宝贝,每天给花儿浇水,给小动物们换水、喂食。早晨,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将花草和小动物搬上阳台,中午、晚上放学又不厌其烦地将它们搬回教室。我跟同学们说中午就别搬了,他们怕弄丢,怕有人伤害它们,还是照样搬来搬去。大家都抢着做这些事情,为此,劳动委员还专门排了个“轮流表”。
  阳台上放着生机勃勃的花草,阳光透过玻璃缸照在缓缓游动的蝌蚪、乌龟、金鱼身上。我乘机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说:“这些花草、小动物多可爱,我们得给它们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教室变得更整洁更美丽。”以前,乱扔纸屑可是老大难问题,用了许多法子也不太奏效,一天下来,地上总有些脏东西需要清扫。自从教室里有了花草与小动物后,可以连续几天不扫地,而教室依然整洁。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孩子的心灵透明得如水晶,等着我们去引导,去挖掘,唤起他们对真、对善、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课间,总有很多同学围在花草、小动物周围,或叽叽喳喳地议论,好不热闹;或有一两个同学,安安静静长时间地观察它们。我心念一动,这不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吗?于是我适时地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回家写日记。有的,记录下了蝌蚪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的过程,写了小蝌蚪拖着长尾巴在窗台上笨拙地跳跃的样子;有的,写了小乌龟休息、吃食、嬉戏时的样子;有的,写了天竺葵从小花苞到怒放的经过……孩子眼中的小生命,新鲜、有趣,又不乏细致、精彩的描写。难怪达芬奇说:“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虽然同学们对花草和小动物们关心备至,然而,不知为什么,有一盆本来生机勃勃的吊兰的叶子慢慢蔫了,同学们立刻商量起对策来。有的去问了爱养花的爷爷;有的去网上查找资料……原来,吊兰是喜阴植物,我们每天把吊兰放到阳台上,火辣辣的阳光直射下来,把它晒蔫了。找到了原因,吊兰又慢慢地恢复了生机。又一次,大家养的小蝌蚪死了两条,同学们很伤心。有几名同学利用周日让父母陪着到郊外的湖中找来了富有微生物的湖水,采来了青苔,捕来了小鱼,尽量让蝌蚪有一个熟悉的、利于生长的生态环境,可是蝌蚪又死了几条。大家一致商议,终于痛下决心,把蝌蚪放回了湖中。我惊讶于同学们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这让我想起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强烈的兴趣所驱使,同学们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探寻养花草、小动物的好方法。也许,同学们从这一过程中所得到的启示,比教师苦口婆心几十次的说教还来得有用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