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先学后教”之花绽放于生命课堂
作者:淇滨区一中 黄长叶 时间:2013/3/9 16:12:49 来源:君非花原创 人气:627
理论上讲,生命课堂可以这样理解:1、生命课堂可以理解为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2、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3、生命课堂既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也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更是教师生命活动与学生生命活动的有效交往。4、生命课堂的宗旨在于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价值。那么,具体点说。“生命课堂”应该是:(1)“生命课堂”应该是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明晰的课堂。(2)“生命课堂”应该是学生喜欢的课堂。(3)“生命课堂”应该是激情澎湃、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课堂。(4)“生命课堂”应该是教学预设巧妙、课堂生成精彩的课堂。(5)生命课堂应该是高效或有效地课堂。从生命课堂的具体含义来看,“先学后教”的模式处处体现着生命课堂的理念,因此,我们完全有可能把“先学后教”之花嫁接到生命课堂上来,让“先学后教”之花绽放在生命课堂之上。这样,我们既不丢弃“先学后教”的模式,又顺应了生命课堂的教学改革浪潮。
那么,如何让模式化的教学洋溢着生命的灵动,下面就我个人认知感受谈三点。
首先,生命灵动的课堂应该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先学后教”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如何更好地“学”去展开。自主学习成为一种自动自发的习惯,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探究,在思考探究中产生新的问题;带着自学的收获与思考进行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解释自己的疑问;在互助中巩固知识,形成结论,在互助中学会交往,加深友谊。只是,这种和谐融洽、充满生命灵动的“先学”是在教师充分备课,备学生,精心预设教学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我往往是精心设计,却不尽人意。很多时候由于我设计问题过难,或是问题提问切入点不好,结果不易引导,学生无从下手,丧失思考信心,学生一脸茫然,教室一片沉寂。调动不起来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即不能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则不能称之为生命课堂,更别说达到预期的效果,体现生命的灵动了。这一点给我很深的触动,《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时刻放于我桌,偶尔翻看,常常警示我“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可是如今反思自己,却发现尽管自己有很强的责任心,但专业水平却又很大的欠缺。此刻,我深深的认识到,教学仅有责任是不够的,我个人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业务能力的提高都迫在眉睫。
其次,生命灵动的课堂应该是合作分享的课堂。“先学后教”的课堂到处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小组合作互助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小组内根据任务或问题有组织地进行交流互助,学习好的同学是小组内的小老师,学习中等的同学则是小组内的骨干,学习差一些的同学是小组内的帮扶对象。展示交流结果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敢说、愿说、有话可说。学生们在这样的小组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分享合作的成果和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也体现了生命课堂的因素。但是,往往我们的初衷是好的,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复琢磨发现,“先学后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不作为”,相反,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学定教”。即教师要用有序的任务设计、有趣的活动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有效的教学。这一点也向我的专业水平,教学经验发起挑战。在此恳请各位教学前辈不吝赐教。
第三,生命灵动的课堂应该是活动的课堂。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凡是学生能观察的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凡是学生能思考的尽量让学生去思考,凡是学生能说的要尽量让学生说。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只有学生说出来,才能知道他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灵活、合理、,是否具有创新性。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小组都在融洽地交流,学生之间才能平等的“实话实说”和“自我表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则成为课堂活动中的引导者。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当然,这种“导”不是强制执行,更不是硬性灌输。重要的是,学生应当在活动中启迪智慧,在活动中找回自信,在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交往的乐趣。
当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就要切实避免那种表面热烈的假讨论,避免表面上的“热闹”,为学生塑造一个真正的生命灵动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习惯,从注重研究教师怎样“教”转到研究学生怎样“学”上来,把“课堂”变成“学堂”,把教师的活动定位为唤醒、激励、引导、启发和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交流的核心。
刘增云主任曾说:“形成文字的反思才是深刻的反思,这样专业水平才能成长的更快”,熊校长常说:“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这样我们才能做得更好”。我想,经过多次深刻的反思,加之自己强烈的责任心,相信我们一中同仁定会让先学后教之花绽放于生命课堂之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