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作者:不详  时间:2013/5/13 18:35:2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980
  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要达到教学目标,要丰富学生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作业的练习与巩固来达成。《语文课程标准》一开篇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我们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不需要只会“纸上谈兵”的“答题高手”。有效作业就是教师所设计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渴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下面具体谈谈我在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一、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质量
  1、 激发兴趣,设计自主作业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持久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设计一些可供孩子自主选择完成方式的作业。比如预习作业可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增加兴趣,更有激情去学习课本知识;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学课文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也可以布置一些延伸性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必修三的祖国土板块。我设计了一项作业:把你眼中的美丽祖国展示给大家,可以写一首小诗,可以写一段话,也可以背诵描写祖国美景的美文……这样一来,学生都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完成作业,兴趣盎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了语文能力,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也可以通过演讲表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喜欢中有所学。
  这些作业,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有可供深入探究的发展区,又能让他们在跳一跳的情况下摘到香甜可口的果子,而且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因而他们易于完成,乐于完成。学生一旦有了作业的兴趣,就会把作业看做是是莫大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他们会在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起爱语文的积极情感,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
  2、 尊重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发展也各不相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水平,将学生分成A、B、C三组,在布置作业时,根据作业的难度大小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设计A、B、C三类作业。A类基础题全班必做,B类和C类难度稍大,学生任选一题或两题。
  如学习《记念刘和珍君》
  A、 抄写词语,背诵相关段落,摘抄精彩语句
  B、 选精彩语句评论
  C、 对刘和珍君等人的采取的方式和意义的的思考
  这样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使学生夯实了基础,又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让他们都有机会在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果子”,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最优的发展。
  3、拓展性作业
  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读物不少于150万字,教师可采用以点代面的延伸性阅读方式给学生布置作业。例如:学了“人与自然”的版块,可以推荐《狼图腾》:学习了《赤壁赋》后,可以推荐《苏东坡突围》。这样做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弥补了课本阅读量的不足。
  4、考察研究性作业
  学生亲自进行考察研究,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可以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进大自然进行考查探究。这类作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生活体验,还能培养其探究精神,提升综合素质。比如学了《景泰兰德制作》,可以带学生参观制造业的厂,亲眼观察产品的制作过程,回家后写一篇其制作过程的说明文。这样通过亲生实践,更有助于写作,能切身、感受深厚的写出文章。
  二、重视作业的检查与评价,培养良好的习惯
  当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我们要帮助他们将兴趣转化为习惯,促使学生养成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必要的约束,而学生缺乏自律和自控,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忽视作业的检查与评价。
  1、作业及时反馈
  课堂作业要及时批改,并给予激励性的批符与批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完成下次作业的热情。普通的抄写、默写、翻译、阅读等作业,反馈时间一两天,作文最长一星期。 
  2.作业反馈要有人文性  
  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
  (1)作业反馈要以激励为主。
  例如评语激励:对于字迹潦草,但正确率较高的作业,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上“你的作业很正确,如果书写再工整的话,就能拿到优秀作业奖了。”……我想:任何一个学生,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这样长期下去,学生每做一次作业都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也就会更加喜欢作业。 
  (2)作业反馈要求分层进行  
  现在的学生家庭出身、智力水平、性格等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然也有差异。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及时了解带有普遍意义的知识缺陷信息;对好差生不按同一个标准,要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进行汇总,了解各个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对优等生的批改和评分要适当严格些  
  优秀的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较强,在班级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们一般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严格。在改他们的作业时,我们更应该严格些。要求他们正确率高、书写工整、答题富有创意。 
  (2)对中、差生的批评改和评分要适当松些  
  这一类学生他们有的上课不认真,作业不会做;有的书写不工整、乱写,他们对学习和作业往往也缺乏信心。我们一定要对他们加以鼓励,使他们提高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所以对他们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就可以松些。在批改作业时,我们应尽量做到不用“╳”,对做错的题目在旁边加上“?”或在字的下面加个“?”,等学生订正好后把“?”改为“√”。使中差生在反馈反馈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内部动力,自我功效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想如果我们能设计量少质精的作业,能引导孩子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那我们的作业一定是有效的,一定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吧,相信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我们一定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