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专家评析2014年高考湖北卷

作者:佚名  时间:2014/6/8 22:29:5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492
  二、突出“易、宽、活”,展现三维立意
  试卷在选材立意、情境创设和设问方式等方面,着力于稳定与创新并举、基础与能力并重、应用与文化并行,充分体现了知识立意、问题立意和能力立意的三维考核目标。
  一是知识立意的试题,体现“双基”的识记和简单套用。容易题起点和难度降低,合理控制运算量,体现人文关怀。文科第18题、理科第17题所给的背景均是源于课本的实验室温度变化的拟合函数,试题两问的思维量和运算量都非常小,是送分到位的题目。
  二是问题立意的试题,体现“双基”的理解和综合应用。中档题强调依纲靠本,立足通性通法,展示上手易、入口宽、出口具有甄别选拔功能的特点。理科第21题(文科第22题)突出了解析几何数形结合切入的本色,要求考生具备严谨缜密的思维能力。
  三是能力立意的试题,体现“双基”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拔高题在设问方式上,以分步设问为主,采用递进式、类比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方式,将解决问题需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内隐其中,反映数学的本质,以此甄别考生的潜能和素质。理科第22题围绕比较六个特殊数的大小关系,要求考生借助所给函数模型的单调性进行推理判断,寻找合理简洁的比较途径。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体现着算法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和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比较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又包含着对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合情探究能力的要求以及思维品质的甄别。该题的设问层层推进,三问衔接过渡的逻辑关系自然,难度逐步加大,既能让优秀考生脱颖而出,又不会让一般考生望题生畏。
  三、重视“本、文、用”,深化正确导向
  试卷进一步强化了试题与课本的联系,着力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积极引导中学常规教学及备考复习遵循数学教学规律,理性回归学科本体。
  一是坚持在源于教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文、理科试卷中约有90分左右的试题都源自课本例习题的再现、整合、迁移和演变。首先是直接从课本选材设题。如理科第17题、文科第18题选用的三角函数的应用背景,直接来自课本例题,理科第19题(文科第20题)的立体模型是课本习题的简单演变,理科第21题(文科第22题)直接连通教材例题,考生作答时只要以教材内容为支撑,就能顺利解答到位。其次是间接地勾连教材,巧妙地切入课本。如理科第6题的正交函数对、第10题的绝对值和的函数模型都是课本例习题的迁移,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考生能联系教材相关素材,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能够互为印证,作出正确判断。这些根植于课本的试题,远离复习资料,避免“题海战术”的干扰,深化了“依纲靠本”的备考导向。
  二是强调在数学知识交汇处的学以致用。如理科第3题用集合概念与简易逻辑知识交汇,要求考生应用基本概念和逻辑推理作出正确选择;理科第5题(文科第7题)让空间坐标系与三视图融合,要求考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画图和识图方法;文科14题把程序框图与数列求和对接,要求考生阅读理解题意作出准确判断。这种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思想方法的交织域和能力层次的交叉区内命题的理念,在试卷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是凸显试题赋予数学应用价值、数学文化内涵的命题指向。打开试卷,你会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于我省江陵县的古老数学典籍《算数书》中的“囷盖”术与圆周率近似值的巧妙结合,水电站安装发电机台数与概率统计中随机思想的自然融合,极富时代气息的车流量背景与函数最值的有效搭配等充满地域特色的史料背景、问题情境和社会热点,有利于让考生在丰富多彩的试题背景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升华理性思维品质。
  英语:注重基础考查  强调能力运用
  201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秉承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命题思想,传达了“既认语言、也知文化,在通晓文体之美妙的同时领略其中的哲理神韵和语言本身独具的魅力”的选材意图,贯彻了“关注热点,体现语篇的文化意识;强调基础,注重语言的交际运用”的命题原则,全面检测考生人文素养,将考生领往通过外语学习理解它所承载的文学、历史、社会、政治和文化之路。
  今年的英语试卷在语料选取和试题命制两方面呈现如下亮点:
  一、语料鲜活逼真,视角独特新颖
  2014年高考英语湖北卷试题素材除了尽力保证原汁原味外,还体现了《课标》提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念,融合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熏陶教育,将大教育的理念从课堂延伸到语言测试领域。
  “听力”部分所选对话总体上语境丰富、生活性强,对话情节一波三折,对话内容风趣幽默、画面感强,有利于考生轻松进入情境,与对话内容紧密互动,快速准确地答题。如第一节第2题,“Only an interview, only an interview. What if I panic? What if I … I say a silly word by accident? (我要是紧张了咋办?我…我要是不小心说错个字儿咋办?)”男子面试前的紧张形象跃然纸上。又如第5题中,母亲揭穿儿子迟到的习惯性借口,没有严厉批评,反而说“I’ve got used to this kind of excuse. Could you try something new? (这个借口我都听腻了,你能不能换个新借口啊?)”母子对话贴近生活又诙谐有趣,让人会心一笑。再如第8段材料中,餐厅服务员Lucy面对顾客的赞扬却闷闷不乐,经了解之后才知道她怀揣着当律师的梦想,所以当顾客夸她是个好服务员时,她无比地失落。从录音中可以听出,录音者根据语料场景的不同调整了语言和语速,借助语调变化表达效果,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录音中的对话和独白语音语调清晰、纯正,语速适中,考生在听录音时,应该可以比较轻松自如地答题。
  “完形填空”题的语篇选自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故事讲述了主人公不平方的人生经历:先是遭遇事业挫败,然后在寻找新的开始的过程中冷静反思,最后终于认识到家庭的重要并重建和美家庭。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细细品味不难体会到:在生活中人人皆有得意或失意之时,但切记,风光无限时不要得意忘形,面临挫折时更不要悲观沮丧。
  “阅读理解”语篇的选材内容广泛,语言风格鲜明,文化气氛浓郁,延续了往年的精彩:A篇讲述了问题少年的教育转化;B篇介绍了评论家对伦敦新地标的褒贬不一的意见;C篇的主题是动物行为研究折射人类文化的形成;D篇是游览泰国某不知名海滩的随笔游记;E篇对于电梯如何纵向地改变了现代生活的反思。五篇文章呈现了丰富的题材和体裁,尤其是D篇的游记随笔,以第二人称与读者分享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语言鲜活地道,语句短小精悍,最后以问句收尾,如行云漫步水袖长舞,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设题匠心独运,凸现选拔功能
  一是“多项选择”题在对名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短语等各种词类实现了全方位考查的同时,兼顾了词汇的频度高低和难易度的合理搭配,有利于不同词汇运用能力的考生发挥自己的水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